置鴻宜鼎稷等州制

《置鴻宜鼎稷等州制》是唐代武曌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置鴻宜鼎稷等州制

鸞台:朕聞先王疆理天下也,莫不料其土宇,相其地宜,分五服以應財成,宅三川而適通變。辨方樹辟,協和之道以隆;置郡罷侯,經始之圖載遠。而區分或異,制度罕同。連率法於在鎬,牧守儀於起沛。官稀則政毀,地狹則人勞。義在隨時,斯於致乂。

我大周席蘿闡化,夢梓登期,通三授元扈之濱,得一升翠溈之汭。維嵩設險,聳危峰於少室;在河稱防,導洪波於太史。卜茲洛食,是曰奧區,物產孔殷,形勝斯在。朕仰膺眷命,俯葉樂推,即瀍澗之基,恢鼎革之運。珍符寶貺,賁發郊藪,佳氣榮光,昭煥川澤。建明堂而陟配,立清廟以嚴禋,方闡隆周之業,以光卜年之兆。況成王定鼎,此則餘基,永言朝貢,實歸中壤。是霜露之所均,當水陸之交會,庶齊勞逸,無隔遐邇。

作制王畿,雖憲章於故實;緬維帝邑,未折衷於新規。宜宏自我之典,式廣來蘇之澤。但京兆之地,舊號秦中,乃眷編甿,最為繁殖。一州獨理,事多擁滯,宜令雍州管內,析置五州。其間於雍州以西安置潼關,即宜廢省。然以千里之內,舊制通畿,征賦所出,事資廣遠。又王侯設險,以固其國,若無襟帶,何以為守?雍州並所析州同州、太州,並通入畿內洛州,南面東面北面仍各置關。庶食采之地,自分湯沐之邑;棄繻之客,更從軒蓋之游。其雍州舊管及同、太等州,土狹人稠,營種辛苦,有情願向神都編貫者宜聽。仍給復三年。百姓無田業者,任其所欲。即各差清強官押領,並許將家口自隨,便於水次量給船乘,作般次進發至都,分付洛州受領。支配安置訖,申司錄奏聞。

朕聞人惟邦本,本固邦寧,將以不肅而成,既庶而富。欲令率土黔黎,鹹得遂性,勞來安堵,人不失業。其有諸州人,或先緣飢歲,流宕忘歸,或父兄去官,因循寄住,為藉貫屬,恐陷刑名,荏苒多時,未經首出。衛士雜色人等,並限百日內首盡,任於神都及畿內懷、鄭、汴、許、汝等州附貫。給復一年,復滿便依本番上下。其官人百姓,有情願於洛、懷等七州附貫者亦聽。應須交割,及發遣受領,並委本貫共新附州分明計會,不得因茲隱漏戶口,虛蠲賦役。並新析五州三及雍州以西置關處,所司具為條例,務從省便奏聞。

作者簡介

武曌(624~705),即武則天。唐高宗後、武周皇帝。690~705年在位。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舊唐書》言其“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在位能“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初為太宗才人。高宗即位,被立為皇后。參決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中宗即位,臨朝稱制。後廢中宗立睿宗,仍握大權。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元年中宗復位,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掌政期間,雖多弊政,但保持了唐前期之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