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林子頭村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江源縣石人鎮,黨支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使該村成為白山市有名的富裕村。被白山市委評為精神文明先進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經濟情況
1987年,該村黨支部決定利用村內豐富的頁岩土資源,發展頁岩瓦產業。支部通過多方協調,籌措資金120萬元,到山東進行生產工藝和技術考察,於1990年成立了石人第一頁岩瓦廠。在村黨支部的努力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線由原來的1條發展到15條,品種由原來的頁岩瓦發展到琉璃瓦、釉面瓦等多個品種。建立了以頁岩瓦生產為龍頭的石人工業小區,使以頁岩瓦為主的產品生產形成產業化,並充分發揮石人第一頁岩瓦廠的輻射功能,帶動其它同類企業發展。由於政策優惠,多家投資商投資建廠,帶動了石人鎮頁岩瓦產業的發展,石人鎮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瓦都”。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自2002年以來,該村大面積發展養殖大戶、林下開發中藥材大戶、蔬菜大戶,全村各類大戶占40%以上。2004年村黨支部及村委會投資84萬元,建成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12棟,農業產業化基本形成規模。
黨政情況
為增強黨支部的影響力。村黨支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目標,著力在提高黨員素質上下功夫。黨支部認真開展理論學習,通過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召開座談會、上黨課、看專題教育片、聽優秀黨員事跡等多種形式,努力提高黨員思想素質和理論素養。同時,積極開展黨員科技培訓,以增強黨員致富能力為目的,努力將黨員培養成發家致富的行家裡手,成為帶領村民致富的帶頭人。村支部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生活會制度、“三會一課”制度、談心制度和徵求民眾意見等制度,進一步提高了支部民主管理水平,使廣大黨員緊密團結在支部周圍,有效轉變了過去那種黨員有事沒事都不想到支部去,不願意參加支部學習和組織生活的不良風氣,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村黨支部還積極開展幫扶活動,努力為民眾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62歲的村民孫老漢,因兒女下崗到外地打工,自己又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生活十分困難。支部了解這一情況後,主動到孫老漢家中走訪,決定由村里每月拿出200元錢對其進行補助,並幫他搞起了勞動強度低、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的養兔項目,使他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支部組織黨員為貧困戶、貧困學生捐助款達2750元,為軍烈屬、革命傷殘軍人、五保戶、貧困戶發放慰問金和生活補貼36萬元。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2畝(其中:田 畝,地 畝),人均耕地3.37畝,主要種植玉米,白雲豆,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127.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0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1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3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戶(分別占總數的77.24%和77.24%)。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1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5萬元,占總收入的58.20%;畜牧業收入4.51萬元,占總收入的27.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25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2.114%;第二、三產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7.66%;工資性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4.83%。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3.82%),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13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4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太安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 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62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9.3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社會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情況;財政對農民補貼情況;民政救濟情況等。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民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民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