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源
繡溪,初名錦繡溪,南宋前州未築城,溪與外河通。溪中有一個特別大的珠蚌,入水的人常常踩到,夜晚有時在水邊啟殼葉光,明皎如月,照地數丈。後築城,溪水才與外河隔開。繡溪之名是取山川嫵媚之意,又名雙溪,因水分為二故名。
解放後,“錦繡溪”更名為“繡溪公園”,政府陸續投資在公園內培植了大量花草,建立了動物園,添置了遊船,壘起了假山,並修建了一座磚木結構的五角亭,1958年又在公園內芝山上開闢了烈士陵園,建立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後又建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豐富了公園的內涵。
歷史記載
宋朝人王之道描寫錦繡溪“畫橋雕檻接招堤,新有幽人傍繡溪,千頃淨明天上下,兩奩光映水東西。飛樓涌殿參差見,古木修篁咫尺迷。此景此時君信否,綠楊蔭里囀黃鸝。”北宋無為詩人楊傑詠《錦繡溪》:“十里喧闐錦繡川,秋韃人健趁飛鳶。花明柳暗丹青國,日薄雲濃水墨天。”可見繡溪景色的優美。
繡溪別名南池,因為在城南的緣故,宋人滿維端有《南池》詩一首,“偃月城南錦繡川,迴環亭樹曲池邊。籃輿蠟屐閒投入,竹塢花溪信步前”。錦繡溪相傳因地震而陷,年代已無法考證,清嘉慶《無為州志》記載:“溪涸,居民掘坑取水至丈余,則木多直立,猶當年屋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