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毛兩型豆

中文名(拉丁名)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

中文名(拉丁名)
繡毛兩型豆(AmphicarpaeaferrugineaBenth.[A.rufescens(Franch.)NguyenUanThuan])
種別名
變紅兩型豆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枝細長,全株密被銹色柔毛。葉柄長1―3cm,小葉3卜斜菱狀卵形,先端驟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長1.2―4.3cm,寬0.8―2.8cm。花兩型,其一為有花瓣的完全花,於地上正常結實,一般3―5花呈腋生的總狀花序,花大,淡紫色,長11―14mm,苞片小,卵圓形,小苞片2,披針形,萼鍾狀,長4mm,萼齒4,長三角形,有柔毛;旗瓣倒卵形;翼瓣橢圓形,先端圓,基部有耳,龍骨瓣橢圓形,一側稍凹入,雄蕊(9+1);子房有毛;其二為無花瓣的閉鎖花,於地下結實,花小、白色。地上莢果扁平,矩圓形或鐮刀形,長2―3cm,先端具短尖,表面具黑褐色網紋,沿腹縫線有長硬毛,通常內含種子3粒,種子矩圓狀,腎形,稍扁,紅棕色,有黑色斑紋;地下莢果近似圓球形或扁圓球形,常合種子1粒,果皮幼嫩時白色,埋至第二年於枯或腐爛後與種子剝離,顏色變深棕色,種子明顯大於地上莢果內的種子(圖47)。染色體;2n=20

地理分布

分布於四川的巴中及雲南昆明祿勸賓川大理洱源麗江中甸騰衝等地。

生態特徵

為一年生匍匐更生或纏一繞草本;生於海拔1000��3450m的山坡路旁、疏林林間、林緣、矮灌叢、稀疏灌叢及灌草叢中山在昆明試種,5月下旬播種,6月上、中旬出苗,6月下旬開始分枝,8月中旬開始現蕾,8月下旬開始開花,9月上旬開始結莢,10月上旬開始果熟,11月下旬莖葉枯黃,播種當年花期到果熟期自然株高7―14cm,最長校長50―70cm,每株叢上半部平均結莢17.8��48.1個,平均千粒重14.8―17.9g,下半部分平均結莢11.9―20.4個。生育期122―135天,生長期170天。自然分布區的自然條件為冬季1月份月平均氣溫�4.0��9.0℃,夏季7月份月平均氣溫15.0―25.0℃之間,年降水量1000mm上下,土壤為山地褐土、山地黃紅壤與山地黃棕壤,生於半遮蔭中濕生境。

飼用價值

莖葉柔嫩,葉量豐富,據測定,開花至種熟期,莖葉比為34:66,分枝盛期、種熟期化學成分見表47。山羊、綿羊、黃牛、水牛與豬等均喜食,可青飼或刈割調製乾草、或製作成草粉、或加工成顆粒飼料。為亞熱帶中、南部地區有開發利用前景的豆科草種之一。

栽培要點

播前平整土地,遇有土塊較大時需碎土。並用98%的濃硫酸浸種子20―30分鐘,以破除種皮和提高發芽率(本種先��年或早二年來收的種子發芽率只有16%一31%);雨季來臨威雨後趁商播種,條播、撒播均可,條播行距30―35cm,播後覆土1cm左右,輕壓,出苗後到分枝後期及時除草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