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伯高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仙鄉何處,眾說紛紜說是回紇人。回紇是維吾爾人的祖先,漠北的遊牧民族。

緬伯高千里送鵝毛

簡介
仙桃從八六年建市,已經二十年有餘了。日子不算短,但跟大沔陽一千四百年歷史相比,還是微不足道,隔三岔五,就有人哭著喊著要還我沔陽。最慘的是海外老鄉,回來一次不容易,一下飛機就迷糊了,常生無家可歸之嘆。世事難料啊,沒準哪天真的就改成沔陽市了。有那么一天的話,我給政府建個議,聘緬伯高同志為榮譽市民。緬伯高創造了一個典故,讓沔陽天下聞名,功莫大焉!
這個典故就是“千里送鵝毛”。緬伯高的故鄉

緬伯高仙鄉何處,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回紇人。回紇是維吾爾人的祖先,漠北的遊牧民族。從漠北到長安,走絲綢之路最近,穿過甘肅就到了,跟咱們沔陽沒半點關係。持這種說法的多半是陝西人,鐵嘴鋼牙,說勉縣的前身也叫沔陽縣,那兒也有個沔陽湖,我查了一下,沒影的事。一說是台灣人。從台灣到長安,得經過福建、江西和湖北,江西人打了個提前量,堅持把緬伯高洗鵝的地點設在鄱陽湖,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今講究打名人牌,緬伯高非常吃香,很多地方都跟咱們搶,再不重視,真讓人搶走了。

故事的來源

其實緬伯高是雲南人。大唐貞觀年間,雲南出現了1隻天鵝,被人逮著了,獻給南詔王。天鵝是傳說中的神鳥很稀罕,雲南也不多見,怕是從天山飛來的吧,南詔王如獲至寶。雲南那時候很亂,分為“六詔”,各自為政,南詔王地盤不大,野心不小,一天到晚想當雲南王。他要巴結李世民,正愁沒禮物,天鵝來得正是時候。想那中原大地,金銀成山,美女如雲,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天鵝,不但癩蛤蟆吃不到天鵝肉,皇上也吃不到。那就送天鵝吧!
南詔王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原準備兩隻鵝一道送的,臨時改變主意,貪污了一隻。可能因為天鵝太美麗太可愛的緣故吧。他自個兒是有得玩了,卻苦了送鵝的人。這人就是緬伯高。緬伯高是什麼身份,不清楚,但一定是南詔王的親信,外交特使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一人一鵝各懷心思上路了,緬伯高這小子自然是得意洋洋,可是天鵝就不同了,天鵝失了伴侶,悲悲切切,一個勁地哀鳴,把緬伯高折騰得夠嗆。不要小看了天鵝,它是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徵,是一夫一妻的典範,任何時候都成雙成對,相依為命。公鵝很有男人味,母鵝坐月子的時候,它會二十四小時伺候,寸步不離。一旦遇到危險,會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最讓人類羞愧的是,如果其中一隻發生不幸,另一隻一定會為它守節,孤獨終身。南詔王不解風情,活生生將它們分開,太不人道了。
緬伯高逢山過山逢水過水,走得人困鳥乏,每到有水的地方,總要停下來,給天鵝洗洗身子解解渴。不一日到了沔陽,但見百里排湖波光粼粼,綠的蓮葉,紅的荷花,分外嬌艷。小船兒在湖面穿梭,捕魚的捕魚,采菱的采菱,悠然自得。緬伯高被眼前的湖光水色征服了,坐下來不想走了,他打開鳥籠,打算給天鵝洗澡。恰好這時候游過來兩隻鴛鴦,脖子挨脖子嘴對嘴,如膠似漆,難捨難分,緬伯高羨慕得要死,轉而又被愛情征服了。天鵝也一樣,本來半死不活的,一看到鴛鴦就來了精神。愛情的力量真是偉大啊! 其實大伙兒都看走了眼,所謂“只羨鴛鴦不羨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鴛鴦是最不講感情的東西,熱衷於走婚。母鴛鴦水性楊花,公鴛鴦則是徹頭徹尾的感情騙子,普遍實行“三不主義”,即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別看它們卿卿我我,纏纏綿綿,其實都是露水夫妻,完事就一拍屁股走了。
但是緬伯高不知道啊,天鵝也不知道。他們都被虛假的一幕矇騙了,感動得稀里嘩啦。緬伯高一感動就分心,手底下一松,天鵝趁機掙脫,騰空而起 ,找它的另一半去了。
這下真的傻眼了。丟了天鵝,到長安沒法交代,回雲南也沒法交代,估計是死路一條。緬伯高哭了,不哭還能怎么著?都是鴛鴦惹的禍啊!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可能是下意識的行為吧,他拽下了一根天鵝毛。沒別的辦法,只能拿它當救命稻草了。緬伯高是個機敏的人,一眨眼就有了主意,掏出手帕,即興創作了一首打油詩:
天鵝貢唐朝,

山高路又遙。
沔陽湖失寶,
倒地哭號啕。
上復唐天子,
請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
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羽毛和詩,硬著頭皮到長安碰運氣,一見李世民就哭。先前那是真哭,這次是假哭,哭給李世民看的。李世民不是傻子,為一隻天鵝斬了來使,豈不惹天下人恥笑?不但沒責備緬伯高,反而安慰他,賞賜他,還把鵝毛珍藏到博物館,號召大家向緬伯高學習,學習他的忠誠和執著,學習他實事求是的作風,學習他勇於負責的精神。
李世民送了個順水人情,口頭宣布南詔是雲南正宗,既不派兵,也沒給政策。有大唐的友情支持,南詔王名正言順了,鬥志昂揚了,理直氣壯地向其他部落實施侵略,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於天寶年間統一了“六詔”。唐玄宗跟他老爸一樣,也送了個順水人情,封南詔王為雲南王。
緬伯高無意成為名人,卻誤打誤撞,搞了個千古名句“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此看來,所謂發明創造,多半是急中生智的結果,人要走運,真的是門板都擋不住啊!
話是死的,人是活的。多好的一句話,就看你怎么用,用不好就要鬧笑話。清朝有位官員,肚子裡沒多少墨水,怕人瞧不起,老掉文袋,裝出一副知識淵博的樣子。有一天被慈禧太后召見,得了御賜的文房四寶,一時受寵若驚,話說快了:“感謝老佛爺的恩賜,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啊!”太后不高興了:“我賜你這套東西,給了你多大面子,你竟說禮輕,那我給點重的讓你瞧瞧。來人啊,給我打四十大板,看他還嫌輕不輕!”那官員啞巴吃黃連,不敢喊冤枉,老老實實地挨了四十大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