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編輯工作是從編輯書籍開始的,書籍是編輯工作的直接產物。因此,我國最早的編輯工作當始於春秋末期的孔子,他編輯的“六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真正的書籍。史稱孔子作《春秋》,故孔子為史學之祖;而孔子編“六經”,故孔子理應為編輯之祖。
編輯工作應有特點的涵義,即對原有的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古代最初的編輯工作即是對有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加工。殷代既未有正式書籍出現,那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編輯工作。退一步說即使殷代的“典冊”斷定它就是簡冊,但也不能籠統地把簡冊都當成書籍。雖然書籍的最初形式是簡冊,但如果它僅作為歷史檔案編次保存,那它們屬於文獻資料範圍,還不是書籍的獨立形態,只有作為傳播思想、傳播文化知識的簡冊,才能算做真正的書籍,而這樣的簡冊書籍,必然要經過編輯者有目的整理、加工後才能產生的。孔子整理、編輯“六經”,確實是有根據的,《論語》、《史記》和《漢書·藝文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還散見於漢以後的有關著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