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起自心臟,不斷分支,口徑漸細,管壁漸薄,最後分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組織和細胞間。毛細血管再匯合,逐級形成靜脈,最後返回心臟。動脈和靜脈是輸送血液的管道,毛細血管是血液與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動脈與靜脈通過心臟連通,全身血管構成封閉式管道。人體內血管分布常具有對稱性,並與機能相適應,大的血管走向多與身體長軸平行,並與神經一起被結締組織膜包裹成血管神經束。
相關詞條
-
血管緊張素II
血管緊張素II(Angiotensin II),分子式為C52H75N13O14,生化和醫學研究。
-
血管緊張素II[血管緊張素II]
血管緊張素II(Angiotensin II),分子式為C52H75N13O14,生化和醫學研究。
-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即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為一類高血壓治療藥物。通過阻斷AngⅡ效應降低血壓。現已廣泛用於臨床。主要用於臨床高血壓病及其他心腎疾病的治療。
其他作用 基礎特性 臨床套用 -
血管緊張素
血管緊張素是一類具有極強的縮血管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等作用的肽類物質,參與血壓及體液的調節。可分為血管緊張素Ⅰ-Ⅶ,而目前在血管緊張素Ⅰ,血管緊張...
概念 分類 主要作用 研究概況 -
血管緊張素Ⅱ[血管緊張素Ⅱ]
血管緊張素Ⅱ是由血管緊張素Ⅰ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產生的多肽物質。人體的血管平滑肌、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胞以及腦的一些部位、心臟和腎臟器官的細胞...
臨床意義 正常值參考範圍 -
血管緊張素Ⅱ
血管緊張素Ⅱ是由血管緊張素Ⅰ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產生的多肽(八肽)物質。是血管緊張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體的血管平滑機、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
-
血管緊張素Ⅰ
血管緊張素Ⅰ是由腎素作用於血管緊張素原轉變而來,可反映腎素活性。血管緊張素Ⅰ正常值:血漿:11~88ng/L。
-
血清緊張素
血清緊張素由吲哚和乙胺兩部分組成。因其首先從人的血清中發現,並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故稱血清緊張素。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
簡介 人體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