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紫荊民族中學,全稱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原名綿陽民族初級中學,始建於1993年,在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中毀損後,經香港政府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等35個香港地區的機構與個人提供援助得以重新建成。截至2011年,學校建築面積5130平方米,共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84人。

基本信息

歷史

綿陽紫荊中學綿陽紫荊中學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原綿陽民族初級中學),是1993年創辦的一所直屬於綿陽市教育局的全寄宿制學校初級中學。

2008年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綿陽民族初級中學教學樓震毀。香港政府撥款200萬元(港幣,下同),加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向教育界募捐的200萬元,合共400萬元為綿陽民族初級中學重建新校,為銘記香港同胞的人道義舉,學校也更名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紫荊民族中學教學綜合樓項目於2009年6月開工,2010年3月竣工開課。

概況

建築設施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學校共有建築面積5130平方米,6個教學班,設施包括綜合實驗室、學生宿舍、飯堂、圖書館以及運動場。該校還特別鐫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汶川地震捐助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教學綜合樓項目碑記”,讓全校師生銘記香港同胞的無疆大愛。

師生人數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學生多為阿壩州災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截至2011年6月,共有在校學生284人,在編在崗教職工31人。

教學設備

學校藏書近6000冊,擁有適合學校發展的現代教學專用設備,初步實現了教學、管理的資訊化和現代化。

校長

程曉媞,女,漢族,1964年10月出生,四川省內江市人,中共黨員,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原綿陽民族初級中學)書記、校長。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2月評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是“十一五”期間評出的四川省首批中國小省級語文骨幹教師。

榮譽

學校先後被評為“綿陽市特級校風示範校”、“綿陽市示範國中”;同時被阿壩州人民譽為“放心的學校”、“理想的學校”。

教學樓被拆除事件

2012年5月21日,工程機械在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校舍,旁邊則是建設中的萬達廣場。2012年5月21日,工程機械在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校舍,旁邊則是建設中的萬達廣場。

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原名為綿陽民族初級中學,“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教學樓嚴重受損,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援助200萬港元,特區政府資助200萬港元,加上綿陽市政府投入重建資金256萬元人民幣,在原址應急建設教學樓2937.1平方米,於2010年3月底投入使用,並更名為綿陽紫荊民族中學。

2011年10月17日,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搬入租用的靈創科技電子學校辦學。

2012年5月18日,香港發展局支援四川重建小組組長麥齊光在接受一個電台的訪問時證實,由香港政府撥款和教育界募捐所得重建的綿陽一所中學,已經遭到地方當局拆毀,以便騰出地方作為建造一個豪華式商住綜合工程之用。香港政府正考慮向當地追索有關的撥款。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均瑜表示,綿陽重建工程展開之後,地方當局才發現原來上址屬於另一個學校,而該地皮後來亦轉售予一個地產開發商。

2012年5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強調,港方將收回援建學校的200萬港元,並將其回撥到特區政府設立的四川重建基金。四川方面表示尊重港方決定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