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勒鎮

綽勒鎮

綽勒鎮位於扎賚特旗所在地北15公里處,人口18000人,轄13個嘎查,耕地26萬畝。交通便利,111國道貫穿南北,綽爾河流經境內,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基本信息

簡介

地理形勢

綽勒鎮 綽勒鎮

綽勒鎮位於扎賚特旗所在地北15公里處,人口18000人,轄13個嘎查,耕地26萬畝。交通便利,111國道貫穿南北,綽爾河流經境內,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畜牧業也是優勢產業,盛產大米,遠近聞名。

黨政建設

鎮黨委政府一是大力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種植業,強化養殖業,突出奶牛業,成為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基地。二是加快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四是抓好生態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五是實施科技興農興牧戰略,提高農牧民素質,提高農畜產品科技含量。近年來,隨著綽爾水庫的建設,風光旖旎的綽爾河畔旅遊開始升溫,生態環境得到最佳化,水利條件得到改善,奶牛業方興未艾。

教育合作

概述

2001年,中國科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非正規教育合作項目開始在內蒙古扎賚特旗農村地區的五個鄉鎮實施。五年來,經過內蒙古科協項目部門的精心指導,旗鄉兩級政府有力的領導、支持,以及各級項目單位和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廣大農村校外兒童獲取和提高生活能力與生產技能,培養適應市場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民,搭建了穩固的平台,同時項目活動吸收成年村民參加,擴展了項目的輻射面,提高了項目的功效。

實施過程

方向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扎賚特旗以提高項目群體生活生產技能為主線,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實際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項目工作新途徑。

骨幹

一是抓好骨幹培訓,造就一支精幹、務實、敬業的項目工作隊伍。非正規教育項目在扎賚特旗實施,對於所有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士來說,是一項全新的事業。為了使項目工作人員和兒童骨幹儘快和嫻熟地掌握項目執行技能,不斷提高項目工作水平,奪取最大的收益。旗科協除積極派員參加上級項目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外,每年都舉辦一次項目業務培訓班,學習、傳達項目檔案,總結、交流工作經驗,理清、歸納工作思路。還精心辦好年度主題活動,對學員代表進行培訓,把“如何當好同伴教育者”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深入的培訓,使全體項目工作人員理解和把握了項目工作目標、內容,掌握了項目工作方法,養成對項目工作的敬業意識。每個項目村培養了近10名同伴教育者,他們向校外兒童傳遞項目活動信息,進行示範服務。協助實現了項目預期目標。這些都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

二是創新活動載體,增強項目活動的吸引力和活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校外兒童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扎賚特旗各項目單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其一,冬春農閒季節,組織項目兒童與成年村民一起,參加各級組織開展的科技下鄉、“科普之冬”等科普活動,通過此類活動,使項目兒童站在成人的行列里,可以與家人同步接受新事物,平等參與到家庭生產經營中去。其二,舉辦,“做‘四有’新農民”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各項目村學習中心都建立了圖書室,充分利用項目配發和自有的圖書資料,各項目兒童中開展讀書活動,調動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小城子鄉東方紅村學習中心還建立了讀書激勵機制,對每個圖書開放日都來看書的學員,年底發給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以資鼓勵。其三,開展社區宣傳活動。為擴大項目影響,各項目村學習中心,經常利用科普掛圖、講座、集市、電視播放等形式在項目區開展生命知識、環境保護、衛生保健、告別陋習、兒童權利公約等方面的宣傳活動,積極引導目標群體實現自我保護,同時也為提高村民的科學素質做出了貢獻。

三是建立示範基地,為項目兒童提供學以致用的平台。扎賚特旗科協承擔了全旗的項目落實工作,為了發揮部門優勢,整合行業資源,各項目鄉鎮均由從事農業服務的專業技術站所負責,而站所的試驗田、示範區等設施自然成為項目活動的基地。為解決項目兒童學得著,用得上的問題,項目兒童經常被組織到基地內現場觀摩,把在課堂上學到的實用技術在基地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指導下,進行實地操作,把知識儘快轉化成能力,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培訓成果。音德爾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巴岱鄉中學生物園、小城子鄉奶牛養殖小區等成為了項目兒童的第二課堂。到目前為止,各項目基地共接待項目兒童1,000人次。基地還經常聘請懂技術、會操作、說得出的“土專家”,開展現身說法,在傳授技術的同時,還激勵項目兒童不要悲觀失望,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發家致富的有用之才。基地又成了項目兒童立志成才的起點。

合作成果

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每個項目兒童掌握1~2門實用生產技術,了解防範疾病、自我保護等知識,具各處理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問題的能力等目標。現在大多數項目兒童已加入成人行列,努力把項目活動中所學所得,變成實現自我價值的能力。小城子鄉東方紅村的齊雙麗,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鄉政府招待所聘為服務員。同村的方莉也正成為父親在種養方面的好幫手,家裡採用哪些新品種、新技術都先由她“把關”。綽勒鎮聯合嘎查的道日那正做好了外出務工、打開眼界、學真本領的打算。五家產鄉五家產村的張艷慶已挑起了治家的擔子,在忙完了自家承包地的農活後,還外出到鄰近地區打零工增加收入。廣大項目兒童正在用項目活動為他們傳授的點金術,為自己創造新的生活。

意義

非正規教育合作項目,在農村校外兒童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為他們學習、獲取生活生產技能提供了課堂,為他們實現自我價值進行了引導。在實施這項造福工程的過程中,給我們予這樣幾點啟示。

第一,加強農民教育培訓,是新時期農村科普工作的重要內容。五年來,項目工作始終把教育培訓放在首位,把提高素質作為中心。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民是生戶主體、市場主體,迫切需要先進的實用技術和豐富的市場知識武裝起來,實現發家致富達小康的目標。農村科普工作要找準提高民眾致富技能的切入點,堅持和體現“圍繞素質抓科普”的工作思路,不斷提高農民民眾創造新生活的綜合素質。

第二,農村科普工作要突出針對性,體現實效性。項目活動堅持從項目群體的實際出發,根據對象特點,因人施教。鑒於農民群體的年齡狀況、文化程度的不同,對理論知識、實用技術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不同,必須因人制宜,科學制定科普活動內容和計畫,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培訓,讓他們感受到所學的東西確實“解渴”、“管用”。

第三,運用形式多樣的載體,使農村科普工作充滿活力。項目活動採用了多種手段,積極變換活動形式,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努力增加吸引力。農村科普工作面對文化、見識等背景差異較大的群體,所開展的活動只有求新、求活、求實,便於操作,才能使農民民眾樂於接受,農村科普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