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書籍]

前言

《網際網路金融》書籍由國培機構與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所聯合出售,本書作為國內首部深度剖析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金融[書籍] 網際網路金融[書籍]

金融的書籍,系統、全面的闡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風險特徵及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

吳曉靈女士作序,阿里巴巴等機構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聯袂推薦。

概述

本書分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為網際網路金融概述,主要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定義、特點、概況等進行闡述;第二篇為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逐一分析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等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第三篇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思考,包括相關風險分析、金融監管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網際網路金融》目錄

前 言 VIII

第一篇 網際網路金融概述

第一章 · 網際網路金融概況 3

1.1 網際網路金融概述 3

1.1.1 網際網路金融定義 3

1.1.2 網際網路金融的特點 5

1.1.3 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概述 7

1.1.4 網際網路貨幣代表——比特幣 10

1.2 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5

1.2.1 國外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5

1.2.2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概況 17

第二章 · 金融業的發展與變革 24

2.1 金融業的基本概述 24

2.1.1 金融的含義 24

2.1.2 金融業的定義 24

2.2 傳統金融業的發展 25

2.2.1 商業銀行的產生 25

2.2.2 商業銀行的職能 25

2.3 現代金融業的興起 26

2.3.1 金融機構變革 26

2.3.2 現代金融業的定位 31

2.3.3 現代金融業戰略地位極大提升 32

2.4 金融創新與金融業變革 33

2.4.1 金融創新的含義 33

2.4.2 金融創新的動因 33

2.4.3 金融創新的發展階段 35

2.4.4 金融創新對金融業的影響 37

2.5 我國金融體系現狀與未來 40

2.5.1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 40

2.5.2 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結構 45

2.5.3 我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問題 49

2.5.4 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50

第三章 · 網際網路發展引發的金融變革 52

3.1 網際網路發展狀況 52

3.1.1 網際網路定義 52

3.1.2 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現狀 52

3.2 網際網路引發的社會變革 54

3.2.1 網際網路引發的生活變革 55

3.2.2 網際網路引發的商業變革 58

3.3 網際網路引發的金融業變革 60

第二篇 網際網路金融六大模式

第四章 · 第三方支付 65

4.1 第三方支付概況 65

4.1.1 第三方支付定義 65

4.1.2 第三方支付業務流程 65

4.1.3 第三方支付的價值 67

4.1.4 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 68

4.1.5 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 70

4.2 第三方支付運營模式 72

4.2.1 獨立第三方支付模式 73

4.2.2 有交易平台的擔保支付模式 79

4.2.3 兩種模式的對比分析 85

4.3 第三方支付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86

4.3.1 促進金融行業服務變革 87

4.3.2 蠶食銀行中間業務 88

4.3.3 開創新的融資方式 89

4.4 第三方支付風險分析 92

4.4.1 操作風險 92

4.4.2 法律風險 93

4.5 第三方支付風險防範建議 95

4.5.1 開展第三方支付平台評級工作 95

4.5.2 推進立法,加強監管 96

4.5.3 將第三方支付平台納入反洗錢監控範圍 96

4.5.4 依靠高科技手段加強信息系統安全 96

4.5.5 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後管理 97

4.6 發展趨勢 98

4.6.1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98

4.6.2 套用領域不斷拓展 98

4.6.3 支付方式不斷創新 99

4.6.4 業務模式多元化 99

第五章 · P2P 網貸 100

5.1 P2P 網貸概況 100

5.1.1 P2P 網貸定義 100

5.1.2 P2P 網貸交易流程 100

5.1.3 P2P 網貸國外發展概況 101

5.1.4 P2P 網貸國內發展概況 104

5.2 P2P 網貸模式分析 110

5.2.1 純平台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110

5.2.2 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 113

5.2.3 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 119

5.3 P2P 網貸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 125

5.3.1 規範民間借貸、抑制高利貸 125

5.3.2 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126

5.3.3 加速“影子銀行”市場化 127

5.3.4 推動徵信系統建設 128

5.3.5 創新金融業風控手段 129

5.3.6 促進金融監理念改革和監管方式創新 129

5.4 P2P 網貸風險分析 130

5.4.1 操作風險 130

5.4.2 流動性風險 131

5.4.3 法律風險 133

5.4.4 信用風險 134

5.5 P2P 網貸風險防範建議 135

5.5.1 設立準入門檻,加強政府監管 136

5.5.2 第三方資金託管,清結算分離 136

5.5.3 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實現信用信息共享 137

5.5.4 明確法律性質,確定監管主體 137

5.6 P2P 網貸發展趨勢 138

第六章 · 大數據金融 141

6.1 大數據金融概況 141

6.1.1 大數據金融定義 141

6.1.2 大數據定義 141

6.1.3 大數據與金融的結合 146

6.1.4 大數據金融的優勢 148

6.2 大數據金融運營模式分析 150

6.2.1 平台模式 150

6.2.2 供應鏈金融模式 156

6.3 大數據金融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162

6.3.1 數據成為衡量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163

6.3.2 衝擊金融業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 164

6.3.3 創新產品和模式,輔助金融決策 166

6.3.4 大數據金融同傳統金融業態結合 167

6.4 大數據金融風險分析 167

6.4.1 技術風險 167

6.4.2 操作性風險 168

6.4.3 法律風險 171

6.5 大數據金融風險防範建議 172

6.5.1 加快立法進程,加強行業自律 172

6.5.2 實現數據隱私保護和數據隱私套用之間的平衡 173

6.5.3 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分工專業化 173

6.5.4 強化數據挖掘 174

6.6 大數據金融發展趨勢 174

6.6.1 電商金融化,實現信息流和金融流的融合 175

6.6.2 金融機構積極搭建數據平台,強化用戶體驗 176

6.6.3 大數據金融實現大數據產業鏈分工 177

第七章 · 眾籌 179

7.1 眾籌簡介 179

7.1.1 眾籌定義 179

7.1.2 眾籌分類 179

7.1.3 眾籌活動參與者 180

7.1.4 眾籌活動運作流程 180

7.1.5 眾籌模式的優勢 183

7.2 眾籌平台運營模式分析 185

7.2.1 獎勵制眾籌 186

7.2.2 募捐制眾籌 189

7.2.3 股權制眾籌 193

7.2.4 借貸制眾籌 204

7.3 眾籌平台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06

7.4 眾籌平颱風險分析 209

7.4.1 法律風險 209

7.4.2 信用風險 212

7.5 眾籌模式風險防範建議 214

7.5.1 法律制度的與時俱進 215

7.5.2 建立健全我國的信用體制 216

7.5.3 實際操作中的風險規避方法 217

7.6 眾籌平台發展趨勢 219

7.6.1 眾籌模式發展趨勢預測 219

7.6.2 中國眾籌的未來 222

第八章 · 信息化金融機構 224

8.1 信息化金融機構概況 224

8.1.1 信息化金融機構定義 224

8.1.2 金融機構信息化歷程 224

8.1.3 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特點 225

8.2 信息化金融機構運營模式分析 227

8.2.1 傳統業務的電子化模式 227

8.2.2 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229

8.2.3 金融電商模式 233

8.3 信息化金融機構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38

8.3.1 信息化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升到戰略層面 238

8.3.2 金融服務競爭戰場轉移 240

8.3.3 中小金融機構“逆襲”的機會 242

8.3.4 混業經營趨勢明顯 243

8.4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分析 244

8.4.1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特點 244

8.4.2 系統性風險 245

8.4.3 法律風險 245

8.4.4 操作風險 246

8.5 信息化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建議 248

8.6 信息化金融機構發展趨勢 249

8.6.1 服務機構虛擬化 249

8.6.2 服務對象平民化 250

8.6.3 金融機構平台化 252

8.6.4 金融服務個性化 253

第九章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 255

9.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概況 255

9.1.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定義 255

9.1.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類別 255

9.1.3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特點 256

9.1.4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歷史沿革 258

9.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運營模式分析 260

9.2.1 概述 260

9.2.2 P2P 網貸類門戶 261

9.2.3 信貸類門戶 265

9.2.4 保險類門戶 268

9.2.5 理財類門戶 271

9.2.6 綜合類門戶 273

9.3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對金融業發展態勢的影響 277

9.3.1 降低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 277

9.3.2 改變用戶選擇金融產品的方式 278

9.3.3 形成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反縱向控制 278

9.4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風險分析及風控措施 279

9.4.1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面臨的風險 279

9.4.2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的風控措施 282

9.5 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發展趨勢 283

第三篇 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思考

第十章 ·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及風險控制 289

10.1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 289

10.1.1 系統性風險 290

10.1.2 流動性風險 293

10.1.3 信用風險 296

10.1.4 技術性風險 296

10.1.5 操作性風險 299

10.1.6 市場風險 302

10.1.7 國別風險 303

10.1.8 法律風險 305

10.1.9 聲譽風險 306

10.2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控制常用方法 306

10.2.1 系統性風險控制方法 308

10.2.2 信用風險度量模型類別及分析 313

10.2.3 其他風險管理常用技術方法 317

第十一章 · 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探索 322

11.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 322

11.1.1 金融監管理論基礎及發展演進 322

11.1.2 金融監管模式分析及主要內容 327

11.1.3 金融監管體制及監管主要方法 332

11.2 世界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探索 335

11.2.1 美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6

11.2.2 歐洲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8

11.2.3 英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39

11.2.4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監管 340

11.3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監管探索 343

11.3.1 系統性風險監管 343

11.3.2 流動性風險監管 344

11.3.3 信用風險監管 347

11.3.4 技術性風險監管 349

11.3.5 操作性風險監管 351

11.3.6 聲譽風險監管 351

11.3.7 國別風險監管 352

第十二章 · 國內網際網路金融業發展環境分析 354

12.1 法律環境現狀 354

12.1.1 六大模式發展進程不一,存在大量法律空白 354

12.1.2 現有法律位階較低,效力覆蓋範圍有限 355

12.1.3 部分法律僵硬滯後,不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356

12.2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建議 356

12.2.1 儘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 357

12.2.2 探索實施行業準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 357

12.2.3 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 358

12.3 行業公共體系環境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1 徵信體系現狀及發展建議 358

12.3.2 網際網路金融人才培養情況及相關建議 363

12.4 產業政策環境與建議 365

12.4.1 產業政策環境 365

12.4.2 產業政策建議 365

附錄一 《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371

附錄二 已獲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清單 377

附錄三 部分 P2P 網路借貸企業清單 386

附錄四 部分眾籌平台清單 390

附錄五 部分網際網路金融門戶類企業清單 392

附錄六 部分政府領導及企事業人士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觀點摘錄 393

參考文獻 397

結語

本書可作為相關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及對網際網路金融感興趣人士的參考書,還可用於相關領域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培訓之用及作為大專院校網際網路金融課程教材,是一本學習網際網路金融必備的科普性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