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

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

《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是201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伊斯利(David Esley)、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內容簡介:過去十年來,現代社會中複雜的連通性向公眾展現出與日俱增的魅力。這種連通性在許多方面都有體現並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包括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全球通信的便捷,新聞與信息(以及傳染病與金融危機)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傳播的能力。這些現象涉及網路、動機和人們的聚合行為。網路將人們的行為聯繫起來,使得每個人的決定可能對他人產生微妙的後果。

《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是本科生的入門教材,同時也適合希望進入相關領域的高層次讀者。它從交叉學科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經濟學、社會學、計算與信息科學以及套用數學的有關概念與方法,考察網路行為原理及其效應機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描述了在網路的作用下正在浮現與發展起來的一些交叉學科領域,討論了社會、經濟和技術領域相互聯繫的若干基本問題。《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也是一本帶你跨入信息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研究之門的優秀參考書。

《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原著的作者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兩位著名的學者,一位(DavidEasley)是經濟學教授,一位(JonKleinberg)是計算機科學教授。《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的不尋常之處可從這個作者組合體會一斑。《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內容十分豐富,跨套用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多個領域,但決不是淺嘗即止,而是卡日當深刻。舊時,得益於作者對相關領域遊刃有餘的把握,大量深刻的內容和重要結論,通過簡單但關鍵性的例子,被鋪陳得簡明清晰。因此,《網路、群體與市場:揭示高度互聯世界的行為原理與效應機制》的可讀性很強,除了是一本教材,也很適合作為自學參考書。而且,由於採用了大量日常經濟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熟悉的概念,使讀者常常會饒有興趣地流連在那些嚴謹的推理中。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大衛·伊斯利 (David Esley) (美國)喬恩·克萊因伯格 (Jon Kleinberg) 譯者:李曉明 王衛紅 楊韞利

大衛·伊斯利(David Esley),亨利士嘉堡(Henry ScaI.borough)社會科學教授,任康奈爾大學經濟學系Donald C.OpatrnV’74主席。他曾經是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經濟學、金融學和決策理論。在經濟學領域,他專注於學習和財富動力學,以及市場自然選擇;在金融學領域,其工作重點是市場的微觀結構和資產定價;在決策理論領域,他主要研究構建複雜環境的決策模型。大衛·伊斯利目前是美國經濟學會院士,擔任納斯達克交易所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美國康乃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梯西(TischUniversity)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網路與信息的相互作用,著重研究支撐網際網路和其他線上媒體的社會網路和信息網路。喬恩·克萊因伯格曾獲麥克阿瑟(acArthur)、帕卡德(Packard)以及斯隆基金會(Sloan Foundalion)研究基金,奈望林納獎(Nevanlinna),AcM-Infosys基金會獎,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創新獎。

李曉明,1986年獲得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教授,網路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試行)》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技術方向)規範與專業建設研究報告》的編寫,多年從事計算機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講授過的課程包括“網際網路與Web技術概論”、“網路信息體系結構”、“並行處理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作業系統”和“計算概論”等。

王衛紅,1999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網路研究所專職教師。多年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和科研工作,先後承擔過多項國家和企業的軟體開發項目;多年從事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在教學方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講授過的課程包括“網際網路與Web技術概論”、“計算機網路”等。

楊韞利,2005年獲得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計算機和數學專業雙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英國華威大學金融數學專業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高能效計算與套用中心、北京大學一洛杉磯加州大學理工聯合研究所行政助理。曾協助翻譯部分期刊學術性文章。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網路的基本問題

1.2 本書的核心內容

第一部分 圖論與社會網路

第2章 圖論

2.1 基本定義

2.2 路徑與連通性

2.3 距離與先寬搜尋

2.4 網路數據集概要

2.5 練習

第3章 強聯繫和弱聯繫

3.1 三元閉包

3.2 弱聯繫的力量

3.3 在大規模數據中的聯繫強度與網路結構

3.4 聯繫強度、社會媒體和被動參與

3.5 閉包、結構洞和社會資本

3.6 深度學習材料:之間關係的度量和圖的劃分

3.6.1 圖劃分的一種方法

3.6.2 計算介數值

3.7 練習

第4章 網路及其存在的環境

4.1 同質現象

4.2 同質現象背後的機制:選擇與社會影響

4.3 歸屬

4.4 從線上數據中看連線的形成

4.5 隔離的一種空間模型

4.6 練習

第5章 正關係與負關係

5.1 結構平衡

5.2 結構平衡網路的特性

5.3 結構平衡的套用

5.4 結構平衡的一種弱形式

5.5 深度學習材料:結構平衡定義的推廣

5.5.1 任意(非完全)網路中的結構平衡

5.5.2 近似平衡的網路

5.6 練習

第二部分 博弈論

第6章 博弈

6.1 何為博弈

6.2 博弈中的行為推理

6.3 最佳應對與占優策略

6.4 納什均衡

6.5 多重均衡:協調博弈

6.6 多重均衡:鷹鴿博弈

6.7 混合策略

6.8 混合策略:案例與經驗分析

6.9 帕累托最優與社會最優

6.10 深度學習材料:非優策略與動態博弈

6.10.1多人博弈

6.10.2 非優策略及其在策略推理中的作用

6.10.3 動態博弈

6.11練習

……

第三部分 網路中的市場與策略性互動

第四部分 信息網線與全球資訊網

第五部分 網路動力學、總體模型

第六部分 網路動力學:結構模型

第七部分 機構及其聚合行為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