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書 名: 網路社會生態學
作 者:張真繼
出版時間: 2008
ISBN: 9787121070617
開本: 16
定價: 38.00 元
內容簡介
《網路社會生態學》系統地提出並研究了網路社會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將巨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生態系統進行有機的結合,構建了完整的網路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框架,深入研究了網路社會各組成因素的生態學結構、生態學屬性、運行機制,並藉助數學和系統科學的知識構建理論模型,提出生態預測模型並研究其在實踐中的套用。
《網路社會生態學》可以為網路社會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決策者們提供新啟示、新方法和新思路,以推進網路社會生態研究方面的學術發展,並確保網際網路技術和網際網路社會的健康、和諧及有序的發展。《網路社會生態學》還面向包括網民、企業在內的網路社會參與者,使其更加理性地認識網路社會,從而高效地利用網路資源並從中獲取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錄
第1篇總論
第1章緒論
1.1網路社會概述
1.1.1網路社會的概念
1.1.2網路社會與傳統社會的區別
1.1.3網路社會與傳統社會的聯繫
1.1.4網路社會的特徵
1.2網路社會的發展歷程
1.2.1混沌發展時期
1.2.2Internet時代
1.3網路社會生態學
1.3.1生態學的引入
1.3.2網路社會的生態相似性
1.3.3網路社會生態學
第2章網路社會的現象和問題
2.1網路社會的政治現象
2.1.1網路社會政治的縱向分析
2.1.2網路社會政治的橫向分析
2.2網路社會的經濟現象
2.2.1網路社會的經濟特徵
2.2.2網路社會的經濟結構
2.2.3網路經濟的發展
2.3網路社會文化
2.3.1網路文化的特徵
2.3.2網路社會文化的新興現象
2.3.3網路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
2.4網路社會的問題
2.4.1網路社會問題的表現
2.4.2網路社會問題的要素和本質
2.4.3網路社會問題的特徵
第3章生態學基礎理論
3.1個體生態學基本原理
3.1.1環境與環境因子
3.1.2環境作用的特徵
3.1.3限制因子
3.2種群生態學基本原理
3.2.1種群的概念
3.2.2種群數量變動
3.2.3種群的種內關係
3.3群落生態學基本原理
3.3.1生物群落的結構
3.3.2生物群落的種間關係
3.3.3生物群落的演替
3.4生態系統基本原理
3.4.1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徵
3.4.2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參考文獻
第2篇結構與屬性
第4章網路社會的生態學結構
4.1網路社會結構的概述
4.2網路社會的資源
4.2.1網路社會資源的發展歷程
4.2.2網路社會資源的結構
4.2.3軟/硬體技術資源的特點和現狀
4.2.4信息資源的特點和現狀
4.2.5服務資源的特點和現狀
4.3網路社會的群體
4.3.1網路社會群體的結構
4.3.2網路社會的個體
4.3.3網路社會的種群
4.3.4網路社會的群落
4.3.5網路社會群體的互動形式
4.4網路社會的環境
4.4.1網路社會環境的結構
4.4.2網路社會的政策環境
4.4.3網路社會的法律環境
4.4.4網路社會的經濟環境
4.4.5網路社會的人文環境
第5章網路社會資源的生態學屬性
5.1網路社會軟/硬體技術基礎資源的生態學屬性
5.1.1共生性
5.1.2新陳代謝性
5.1.3限制因子的轉移
5.2網路社會信息資源的生態學屬性
5.2.1網路社會信息資源生態系統
5.2.2資源共享性
5.2.3生態平衡性
5.2.4適應性
5.2.5抽取性
5.3網路社會服務資源的生態學屬性
5.3.1互動性
5.3.2多樣性
5.3.3個性化趨勢
第6章網路社會群體的生態學屬性
6.1網路社區概述
6.1.1網路社區的特點
6.1.2網路社區的功能
6.2網路社會群體的生態學屬性
6.2.1生命周期
6.2.2密度效應
6.2.3互動效應
6.2.4極化效應
6.3網路與現實社會群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6.3.1積極影響
6.3.2消極影響
6.3.3互動關係
6.4網路社會企業群體的生態學屬性
6.4.1競爭性與合作性
6.4.2適應性與多樣性
6.4.3開放性與自組織性
第7章網路社會環境的生態學屬性
7.1網路社會環境的穩定性
7.1.1穩定與動態平衡
7.1.2法律和政策方面
7.1.3經濟發展水平方面
7.1.4文化方面
7.2網路社會環境的動態發展性
7.2.1物質生產環境
7.2.2經濟環境
7.2.3政治環境
7.2.4文化環境
7.3網路社會環境的自我調節性
7.3.1負反饋與自調節
7.3.2經濟方面
7.3.3政治方面
7.3.4文化方面
7.4網路社會環境的放大效應
7.4.1正反饋和放大效應
7.4.2經濟要素
7.4.3政治要素
7.4.4文化要素
7.5網路社會環境的開放性
7.5.1開放性的主要特徵
7.5.2政策層面
7.5.3法律層面
7.5.4文化層面
參考文獻
第3篇機制與模型
第8章網路社會演化機制
8.1網路社會演化概述
8.1.1網路社會演化的概念
8.1.2網路社會演化的形式
8.1.3網路社會演化的自然法則
8.2網路社會演化的核心驅動力
8.2.1科技驅動力
8.2.2利益驅動力
8.3網路社會演化的影響因素
8.3.1網路社會主體
8.3.2網路社會運行環境
8.4網路社會資源的協同演化
8.4.1Internet的民用化
8.4.2Web技術發展推動Internet變革
8.4.3Internet商業化帶動信息、技術的發展
8.5網路社會群體的協同演化
8.5.1組織與網民之間的協同演化
8.5.2群體與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的協同演化
8.5.3技術群體與技術資源的協同演化
8.5.4企業信息化與網路社會的協同演化
8.6網路社會環境的協同演化
8.6.1網路社會環境的特徵
8.6.2網路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協同演化
8.7網路社會演化趨勢
8.7.1網路社會演化的多極性
8.7.2網路社會演化過程和趨勢
第9章生態位分離共存模型
9.1生態位理論
9.1.1生態位的內涵
9.1.2生態位的數量指標
9.1.3生態位參數的測度
9.2信息生態位理論
9.2.1信息生態位的維度
9.2.2信息生態位的寬度
9.2.3信息生態位的形成
9.2.4信息生態位的變化
9.3生態位分離共存機制
9.3.1共存原理
9.3.2分離機制
9.4生態位構建模型
9.4.1生態位適宜度模型
9.4.2生態位進化動量模型
9.4.3集群生態位分離共存模型
第10章網路社會生態系統企業群落的生命周期模型
10.1網路社會企業群落是傳統社會企業群落髮展的延續
10.1.1企業群落的發展階段
10.1.2企業群落髮展的軌跡
10.1.3網路社會環境下企業群落的發展
10.2網路社會企業群落動態發展路徑
10.2.1網路社會企業群落的構成
10.2.2網路社會企業群落的動態發展
10.2.3企業群落髮展不同階段的群落多樣性特徵
10.3企業群落形成階段
10.3.1企業群落形成階段模型
10.3.2企業適應群落形成階段的策略
10.3.3國家針對群落形成階段的調控
10.4企業群落成長階段模型
10.4.1成長階段群落中種群內模型
10.4.2成長階段群落內種群間的作用模型
10.4.3成長階段企業群落的適應
10.4.4國家對群落成長階段的調控
10.5企業群落成熟階段
10.5.1成熟階段基於理想食物鏈的群落規模模型——生態學模型
10.5.2成熟階段基於隨機相互作用的群落規模模型
10.5.3基於食物網的網路種群數量模型
10.5.4企業適應群落穩定階段的策略
10.5.5國家對群落穩定階段的調控
10.6企業群落衰退階段
第11章網路社會生態平衡模型
11.1生態平衡理論
11.1.1網路社會生態系統概念
11.1.2網路社會生態平衡理論的內涵
11.2生態平衡調控
11.2.1生態失衡
11.2.2調控手段
11.3生態平衡模型構建
11.3.1星形結構群體模式
11.3.2網狀結構群體模式
11.4企業集群生態平衡條件
參考文獻
第4篇套用
第12章網路社會生態學的套用
12.1電子商務生態位分析
12.1.1構建電子商務生態位維度體系
12.1.2電子商務網站進化預測模型
12.1.3實例分析
12.2圍繞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子商務企業群落關係與策略分析
12.2.1電子商務企業及電子商務企業群落
12.2.2電子商務群落的企業個體——阿里巴巴集團
12.2.3阿里巴巴集團所在的電子商務企業群落的分析
12.2.4電子商務企業群落的策略發展分析
12.3虛擬企業集群生態平衡分析
12.3.1生態學屬性
12.3.2集群生態系統
12.3.3實例分析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