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化的基本特徵
網路已經成為普通大眾的另一個活動空間,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其作用和滲透力還將不斷擴大。目前,對網路文化褒貶不一。從網路文化的基本特徵入手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網路文化,促進網路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概括地說,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極端性和大眾性等三大特徵。
網路文化是補償性文化
網際網路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虛擬空間。在這裡,人們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並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獲得尊重、友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難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網路文化具有“補償性”特徵。
既然是補償性文化,就必然夾帶著很多牢騷和不滿。網路上出現的很多問題,其根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在網上發泄,以補償難以實現的願望。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網路成為一種社會安全閥,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起到化解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社會上的不公平、工作中的重壓、懷才不遇的感慨,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發泄,並得到呼應,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感。
由於人們樂於在網上反映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積累的不平和怨氣,對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網路成了反映民情的最好渠道,成了社會的晴雨表。政府部門不但可以從網上看到民眾的基本心態和社會的主要問題之所在,還可以有意識地利用網路,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使決策更具科學性,有著更廣泛的民眾基礎。
網路文化是極端性文化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通過群體討論,無論最初的意見是哪一種傾向,其觀點都會被強化,稱之為群體極化效應。人們普遍有著從眾傾向,並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加突出,於不知不覺中把原有的觀點推向極端化。網路具有實時性、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在極短時間內,數量巨大的人群捲入到討論之中。人們相互攀比、逐步強化,產生了極其強大的群體極化效應。
網際網路放大了個體行為影響,聚合了個體行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處、被社會忽略的少數人聚集起來,形成了小的群體,並有著不斷增大的趨勢。善的力量是如此,惡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分散的、不受人注意的醜惡現象,往往能通過網路集中地反映出來。這是有的人對網路文化大加抨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在網路文化中,這些醜惡現象及其散布者只占有很小的比重。
網路文化的極端性特徵,可以迅速把“善”放到最大,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德、推動制度完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醜惡和不公平現象,都會在網上被曝光,迅速被正義的洪流所淹沒。2005年,湖北佘祥林“殺妻”冤案曝光,網路輿論大嘩,促使死刑核准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在網上披露後,迅速引起媒體關注,帶來整治非法用工專項行動。網路形成的“群體極化”現象,有助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科學精神。網上關於華南虎照片真偽的熱議,反映了人們對真理的追求,對社會浮躁現象的反思,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網路文化是大眾性文化
網路文化是“草根文化”,有著很強的大眾性。從網際網路上可以及時蒐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人們不再仰視專家和學者,而是將他們的觀點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進行分析,從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傳統媒介上,普通民眾缺少話語權。只有在網路上,他們才能暢敘胸懷、指點江山,表現出對傳統的顛覆和對權威的挑戰。
去年,一批受到廣大民眾喜愛的網路歌手及其成名歌曲,成為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批評對象,甚至有人稱,“網路歌曲的泛濫成災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15年”。專家的評價和普通大眾的評價有著很大分歧。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等沒有經過任何宣傳,迅速唱遍大江南北,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它們曲調歡快、語言詼諧,比喻奇妙,符合當前普通大眾的審美標準。不可否認,大眾文化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低級趣味的東西。但是,它們只占很小比例,而且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
對於網路文化的另一個指責是“娛樂化”。有人說,“現在的網路被嚴重地娛樂化、遊戲化、低俗化,網路從高科技的工具退化為使人們玩物喪志並進而危害社會的玩具。”這句話很讓人費解。人的本性之一就是追求快樂。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中,人們通過網路去尋找快樂、緩解緊張的情緒,又何錯之有?數學大師陳省身認為數學是快樂的,對數學有著濃厚而執著的興趣,把數學看成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視為從事“嚴肅事業”的科學家,如果在研究中沒有感受到快樂,是無法支撐下去的,更何況普通的民眾呢?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來一點忙中偷閒、忙中取樂,又有何不可?
網路文化的大眾性,使之成為提升人類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網路構築整個社會的神經系統,將低智商轉化為高智商,將相互分離的個別人的智慧,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組織智慧、國家智慧和人類智慧。維基百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每個人都成為百科全書的編撰者,貢獻出自己在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維基百科收錄的詞條數,是大英百科全書的15倍。與後者相比較,維基百科容量更大,更具時效性,而且在許多主題上更加深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由於民眾的廣泛參與,由於脫離了地域的限制,網路文化在樹立國家形象、發揚光大中華文明、培育網路文化產業等方面,都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扮演著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關詞條
-
網路文化概念詳解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文化。其特點是開放性、平等性、互動性、無政府性。處在Internet中的文化就其傳播來講,具有內容豐富、傳播迅速、影響廣泛、能控率低、...
“網路文化”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網路文化”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網路文化概念辨析 -
網路文化
網路文化以網路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路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網路文化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同時也形成了其自...
特點 釋意 發展條件 建設 差異 -
網路文化研究
網路文化研究,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方面對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進行研究和探討,認為面對無論是部落格播客、越軌違規還是政治道德、霸權主權,我國都需要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大眾文化與網路文化
網路文化的定義 網路文化的特徵 網路文學的定義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內爆與重塑:網路文化主體性研究
一、主體性的概念 三、網路文化主體性 二、網路文化主體性的沒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
理解網路文化
《 理解網路文化》是2011年10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仕勇。
內容簡介 -
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
網路文化傳播:一種後現代的狀況,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07年6月1日出版。
內容簡介 目錄 文摘 -
網路文化研究:網際網路與青年社會化
第一章網路文化概述 三網路色情帶來的危害 一網路文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網路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 第一節 第二節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