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網路反腐,即通過網路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行政行為與執政行為的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的新方式。網路反腐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內涵明確的概念,就在於它在本質意義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內容,
即網路、民意、執政能力。網路以其獨有的特徵,一方面吸納了民意表達,有效整合了民眾的智慧和意見,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社會民主環境,從而對執政、施政行為產生了無所不在的監督和約束。
另一方面,網路也為執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台和嶄新的對話方式,可以更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眾心理和社會輿論氛圍,從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與時俱進的提高執政、施政能力,從而在內部減少並消除腐敗發生的可能性。網路為反腐敗提供了兩大支柱,一個是陽光下的“扁平社會”,一個是逐步精英化的執政群體。本人認為,前者尤為重要,也凸顯了網路反腐作為全新反腐利器的優勢。
背景
當今時代,網路如水銀瀉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並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傳統的面目和模式。網路的驚濤拍岸,也衝擊著傳統的反腐格局。是視之為洪水猛獸,還是神兵利器?這是一個思維問題,也是一個考驗智慧和能力的問題。網路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的特性,成為反腐敗的天然盟友。我國反腐機構抓住網路帶來的機遇,順勢而為、積極引導,充分發揮網路的正面效用,實現了反腐與網路的良性互動。一個令人欣喜的局面出現:我們正在大踏步進入反腐敗信息化時代立法反腐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網際網路由於其開放性、快捷性和廣泛性等特點,成為網民表達觀點訴求的新平台,這也就是“網路反腐”之所以能夠有效的原因。然而,長期來看,狂歡式的“網路反腐”僅能給網民一時之快,卻不是治理腐敗問題的根本武器。登錄微博或打開論壇,各類舉報信息、爆料內容絡繹不絕,看似有真憑實據者,卻也有聳人聽聞之嫌。實名舉報且證據確鑿,政府部門因而認真對待、嚴肅處理。如果沒有法律的約束,在網際網路上,人人可以隨意突破道德的底線,也就意味著人人可能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當大家都在謾罵、攻擊、詆毀時,網路也會逐漸失去公信力,“網路反腐”自然也會走到盡頭。
近些年來查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領導幹部的腐敗案件來看,很多案件是根據網民向相關機構舉報提供的線索查處的。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治理腐敗問題,網路代替不了法律,必須要法制,必須依照程式,只有法律才能真正保護舉報人。而《決定》的出台恰恰是為了保護網民的個人身份信息。從這個意義上看,網民大可不必認為《決定》會影響網民對腐敗行為的揭露。相反,《決定》會對網民有所約束,讓網民更加負責任地舉報、舉證,讓紀檢部門更有效率的開展工作,讓那些真正的訴求浮出水面,這樣的“網路反腐”才能進一步成長壯大。
發展情況
官方對民間網路反腐的態度在網路日益受到反腐機構青睞的同時,由於網路公開和透明的特性,又無意中開闢了一個反腐新戰場——民間網路反腐。
這是個不是巧合的巧合,官方開通網上舉報和民間舉報網站的建立幾乎同時起步。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網路舉報平台的同年10月1日,被稱為“中國輿論監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創立了“中國輿論監督網”。
與官方網路舉報不事張揚相異,民間網路反腐帶給人一種鑼鼓喧天的感覺。一些腐敗分子正是先在網路上被炒得沸沸揚揚之後、再被反腐機構鎖定、最後落馬的。
這實質上就是一種公開舉報,是在傳統舉報方式存在效率低、查處缺乏監督等弊端下的一種無奈之舉。有媒體評論,這是公民不甘於被動地參與反腐,不甘於自己舉報後被動地等著更高權力去反腐,而是想尋求一種制度平台掌握反腐的主動權,以民意壓力促使官方作為。
可以說,公開是民間網路反腐的唯一利器,但這同時是柄雙刃劍,這種方式蘊涵著巨大的風險——一旦被證明舉報失實,舉報者可能會導致誹謗罪的後果。
因此,民間網路反腐尚缺乏法律的支撐,也未被官方認可。如最高檢發言人說:“我們現在提倡網路舉報,這會對舉報人提供一個很好的保護。我們絕對不提倡在公共網上舉報。很多人為了發泄義憤,在公共網路上舉報,但效果適得其反。這些信息讓被舉報人知道後,他會有所準備、會串供,導致很多事情查不實也無法查實。反過來被舉報人會告其誹謗,司法機關只能追究舉報人的誹謗責任。”
而“中國民間第一職業舉報人”姜煥文則說,正是一些官方舉報網站接到舉報信後不能及時答覆,許多舉報石沉大海,才會導致一些人利用極端的方式炒作造勢。
有學者撰文指出,應該為民間反腐提供制度化出口,使民間反腐與現有的反腐機制良性互動,不至於走向盲目;同時也使現有反腐機制在民間資源配合下,更有效地清除腐敗。韓國為了應對腐敗日益嚴重的趨勢,成立了頗具特色的民間反腐敗組織,與市民、企業、政府和透明國際已經開始形成一個反腐敗網路,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或許值得我們借鑑。-
青年作家葛樹春創辦的民間反腐維權網站中國反腐維權網日前奮鬥在懲惡揚善的第一線,該站是網路反腐網站的一個縮影,香港文匯報曾以“網民反腐線上中央授予尚方寶劍”為題對該網站和該網站站長葛樹春先生作出報導。
網路反腐的背後
網路反腐的背後是公眾對執政者與施政者一種迫切需要與之對話,要求公開、公正、公平的一種強烈需求,即是對腐敗的入骨的恨、也是對對執政者與施政者真正能做到服務型的迫切期盼!
而落實到執政與執法這個層面,就是公眾在以網路進行反腐的同時,更是在期待一種公開、公平、快捷的辦公形式,即執政者與施政者的服務型現場辦公,政府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腐敗防範,就有必要從普及政府單位的現場辦公著手!
中國政法大學的網路反腐課
2012年12月7日,獨立撰稿人、《民間維權人手記》作者、中國清風網(原中國反腐維權網)創辦人、小方舟孤兒院理事長葛樹春應邀到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用自己親身經歷,給中國政法大學的同學們講了一堂生動的“網路反腐”課。葛樹春在講課的過程中,將2011年出版發行的專著《民間維權人手記》贈送給同學們,並例舉了許多自己調查、報導過的真實案例,如鎮江上訪女被關精神病院10年事件,忠縣民政局野蠻挖屍引發刑事案件以及唐山路北區非法強拆案被全國通報後,強拆受害者劉玉相遭秋後算賬等。
葛樹春呼籲將來做記者的同學要多關注一些社會民生類的選題,並從大學時代起就開始利用網路監督身邊的腐敗現象,如公車私用等。同時,葛樹春還將自己為理事長的小方舟孤兒院介紹箇中國政法大學的同學們。最後,葛樹春的講演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網上舉報
官方網路舉報最早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始建立網路舉報平台,而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這標誌著,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新華社在09年也通過新華網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網路舉報方式
據知情人透露,“其實,2003年的時候,中央紀委已經有人提議開通舉報網站,但當時考慮到網路的安全性問題,怕泄密。到了2005年覺得安全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才正式推出。”如今,全國已有15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
相對於民間網路舉報的爭吵與喧鬧,官方的網上舉報走的是一條沉穩的路子,不事張揚,而事功漸成。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僅開通半年,就受理舉報32500件,月均2700件,其中署名舉報、有效舉報比較多。而最高檢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網上舉報案件數量年均達3萬多件。“網上舉報已經成為舉報人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途徑。”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副處長白會民說。
據調查,80%的職務犯罪是通過舉報發現的。舉報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於有效打擊腐敗尤為重要。“網上舉報,是一條最經濟、最便捷、最互動和最保密的舉報方式。”2005年初在全國首批開通舉報網站的四川省紀委信訪室主任黃秀川對記者說,“在網上,匿名的舉報者也能和辦案機關進行互動交流,這是傳統的信訪方式無法比擬的。”
“網路舉報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處長何延安告訴記者,江蘇某檢察院曾在9個月,一共查處了12起經濟大案,其中有8件是來自網上舉報。
為什麼民間網路反腐能引發大眾狂歡,而官方的網上舉報的影響卻顯得有些波瀾不興呢?“因為我們對網上舉報強調保密,整個過程只在我們和舉報人之間進行,不像一些民間網站那樣大肆宣揚炒作。”
網路廉政文化清風撲面
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路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全國各地反腐機構積極運用網路載體進行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搶占網路文化的制高點。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廣告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在五彩繽紛的網路文化中,廉政文化已然成為一朵奇葩,卓爾不群,幽香自遠。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認為,網路具有信息傳遞迅速、信息量大、客群面廣等特點,並且集文字、聲音和圖像於一體,在廉潔教育的推廣上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通過網路公開腐敗案例具有強烈的警示震懾作用。如中央對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件的處理以及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玩忽職守被判處死刑,這些重大案件在網路上迅速地傳播開來並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
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區縣,從黨政機關到企業院校,紛紛建立了獨立域名的廉政網站,有的建立了廉政網頁,有的設立了廉政專題,還有的在全國知名的入口網站上開闢廉政文化宣傳視窗。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的官方廉政網站已超過200家。
四川省紀委宣教室副主任郭世一對記者說:“網路是知識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是當前最重要的輿論陣地之一。通過網路開展反腐倡廉宣傳,不僅讓民眾知曉我們在做什麼,增強他們對反腐敗的信心,也能消除誤解,澄清錯誤認識。現在,四川省市縣三級都已經開通了廉政網路,有的地方幹得風風火火。”
記者在網上打開“四川平昌廉政網”,這雖然只是一個縣級紀委的入口網站,但自7月正式公開運行以來,瀏覽量已逾18萬人次,平均每天有1200餘人次瀏覽。記者發現,該網站的“舉報中心”特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崗”,方便民眾通過郵件反映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見。
在網路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網路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山西省新絳縣紀委在網上建了中國第一個紀委部落格“絳州廉政部落格”,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個通道”。7月下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區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推出國內第一個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路遊戲《清廉戰士》。雖然這款遊戲面世後引發爭議不斷,並於3周之後宣布關閉,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反腐的新思路。
電子政務成腐敗剋星
當前,以網路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已經在我國各級政府推廣和套用。人們驚奇地發現,它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規範的管理和技術功能的同時,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顯現。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楊鳳春認為,電子政務開啟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實現了反腐敗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流程、從事後查處到實時監控、從內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了監督和追懲的成本,提高了反腐敗的效率和“效度”,創新出了具有技術誘致能力的技術防控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權力的運作不透明往往是產生腐敗的兩大原因。而電子政務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它可以用“陽光”殺滅滋生腐敗的“病菌”。利用網路可將公共權力的範圍公之於眾,也使政府行為更具公信力。如河北省邯鄲市專門建立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網,列出“權力清單”,接受民眾的監督。廣東省推廣“實時線上財政預算監督系統”,將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省人大聯網,實現人大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全程監督。11月我國首個政府採購網上監督系統——蘇州政府採購網上監察系統正式啟動。該系統集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執法監察於一體,全程監督模組涵蓋了政府採購從中介機構選定到驗收付款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察。
絕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與行政審批有關。深圳市紀檢監察機關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深圳建市以來,因腐敗而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幹部,90%以上都涉嫌行政審批——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批”出來的。因此深圳市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信息化改革,運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這個系統下,軟體系統會自動採集每一項行政審批辦理過程的詳細信息,監察機關同步監控行政審批的實施過程。服務視窗上還設有視頻監控,能夠現場監督公務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等情況。
據統計,全國已經建立1900多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把過去分散式、封閉式、串聯式的審批,改為集中式、開放式、並聯式的審批。從7月1日起,成都市對多項企業市場準入前置審批項目試運行並聯審批制度,申請人不用再分頭到各審批部門辦理手續,只要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視窗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各部門就可以通過網路連線實行線上審批。
網路就像一個透明魚缸,權力的運作在其中纖毫畢現。有人說,利用網路反腐敗雖不是萬能的,但它的透明度無疑使它成為腐敗的一大剋星。而今,網路反腐已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在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上,一些西方國家代表和專家建議將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控制和預防犯罪的工具。他們建議各國政府建立一種便於各企業和市民關注和評估政府的服務質量的電子系統,以避免出現腐敗問題。
反腐利器
網路已成為學術反腐的利器,並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打假名師、中山大學副教授郭頤頓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新語絲”上公開揭露“廣東省第四屆教學名師獎”得主、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主任夏紀梅夥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報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本科)大肆造假的案例。又如,原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連生被人在網上揭露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2]新挑戰
利刃缺口非理性因素削弱網路反腐正能量
網路舉報的特點之一是傳播面廣,可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舉報線索的真實性、可靠性並不能保證,舉報者的身份也較難確定,並非“一查一個準”。
“一些舉報存在誇大事實的情況,一些無中生有的錯誤信息則是對紀檢監察力量的浪費,也是對當事人的傷害。”他說。
與此同時,網路舉報中可能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也帶來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影響。採訪中,福建的一位公務員告訴記者,該省某鄉村一位70多歲的普通村民在被一家媒體拍照時,趕緊把手腕上的手錶往袖子裡塞,理由竟是“害怕出名,擔心被‘人肉’”。
“這些現象,其實都是網路反腐尚待規範的表現。”福建的一位紀委幹部認為,目前看來,網路反腐是反腐工作的重要途徑和補充,“不排除一些網路舉報行為存在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個人利益使然、打擊報復等可能性”。
接受採訪的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均表示,網路舉報只占全年辦案線索的一小部分,大量線索還是來自信件、電話等舉報途徑,以及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新線索。此外,網路上一些沒有實質性證據的懷疑,可能對被舉報人“打草驚蛇”,反而對辦案不利。
江蘇一位紀委幹部認為,腐敗案件的查處是一個嚴肅過程。“網上曝出的一些案件是否違法需進一步調查,一直到最後判決才能定論。”
權利不再驕傲
網路反腐熱潮折射廉政新期待
談及網路時代對反腐工作提出的新挑戰,江蘇淮安市紀委“陽光紀檢”辦公室主任尹樹文認為,“陽光紀檢”一方面打破了紀檢監察機關以往在幹部民眾心目中的神秘色彩,消除了外界的一些誤解;另一方面,也對紀檢監察幹部辦案水平、辦事效率、自身廉潔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們對網路反腐的認可和關注,其實也給我們的工作提了一個醒。”浙江省某縣一位紀委幹部認為,在允許的範圍內,紀檢部門可就案件受理及查處進展情況及時向公眾作出回應,“這不僅是給民眾一個交代,也讓民眾更加了解我們的工作。”
“房叔”等網路反腐事件,折射出當前反腐制度建設依然任重道遠。一位基層幹部對記者直言,反腐工作既要懲治,更離不開預防,要通過制度設計避免權力過於集中,“讓權力不再驕傲”。
為避免一把手“一個人說了算”,浙江省磐安縣建立推行了部門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財務、人事、工程項目、行政審批、物資採購的“五個不直接分管”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對權力的監督。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其實為一把手增添了一道防護網;多了一個環節,就多了一層監督。”磐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盧志峰認為,加大反腐力度,規範權力運作,公開辦事程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機制,才能有效遏制腐敗.
打擊力度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檢察機關將順應人民民眾對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權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參與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此有何部署?最高檢反貪污賄賂總局確定全國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加大辦案力度為中心,以轉變偵查方式、調整辦案結構為主線,以提高對貪污賄賂犯罪的查處率和遏制力為目標。”負責人表示,各級檢察機關反腐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堅持科學反腐、依法反腐、依靠民眾反腐,充分發揮人民民眾和媒體網路對反貪工作的助推作用。將突出查辦領導幹部和權力部門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凡是關係民生、侵害民眾利益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特別是征地拆遷、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涉農惠民等發生在民眾身邊的腐敗案件,都將著力解決。
此外,在規範執法化方面,將進一步做好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避免因訊問錄音錄像缺失導致的非法證據排除;建立證據內部審查機制,發現非法證據主動排除,瑕疵證據及時補正;加強辦案安全防範,切實防止涉案人員非正常死亡責任事故和突發疾病死亡意外事件。
最高檢公訴廳廳長彭東表示,“案件質量是公訴工作的生命線,在依法嚴厲打擊犯罪的同時,也要保證辦案質量。”這位負責人介紹說,一方面要積極貫徹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要求,著力完善公訴環節偵查監督工作機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嚴防冤錯案件發生。另一方面,公訴部門將進一步健全公訴案件證據審查和非法證據排除機制,重大案件跨地區調配優秀公訴人辦理,確保出庭效果。
為扭轉瀆職侵權犯罪線索發現難、立案難、查證難、處理難“四難”問題,最高檢瀆職侵權檢察廳要求,反瀆部門要切實實現偵查方式的轉變。關注不正常、不正當、不合法現象背後的失職瀆職;轉變封閉、孤立辦案方式,積極對待律師介入偵查活動,建立更加開放、靈活和包容的偵查辦案環境。”最高檢瀆職侵權檢察廳負責人透露。
貪官下馬
日前,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充分發揮人民民眾和媒體網路對反貪工作的助推作用”。官方對於“網路反腐”的這一表態,引發網民熱議。網民參與網路反腐的熱情確實很高,從被“天價煙”“天價表”拉下馬的周久耕、楊達才,到因“艷照視頻”落馬的雷政富,再到被調查乃至拘捕“房叔”“房姐”,網路反腐的巨大威力令人鼓舞。這也正是官方表達對網路反腐的重視,並提出“借力”網路反腐的原因之一。
通過網路渠道反腐,確實有監督力度大、信息整合快等優點。並且,網路反腐作為民間反腐的一種進化手段,網民一個鍵盤一個滑鼠,就能行使對權力機關和官員的監督權。網路新興技術,解決了傳統舉報耗時長、資費高、隱蔽性差等問題,其受歡迎也就不奇怪了。
但也應當看到,網路反腐不是什麼“特效藥”,並非一試就靈。網路自身的開放性和低門檻,給網路信息的甄別帶來挑戰。網路在將一些貪腐官員拉下馬的同時,也存在網路謠言泛濫、網路語言暴力等負面情況,一些人通過“花邊信息”滿足偷窺欲望,通過“人肉搜尋”損害他人隱私,“選擇性反腐”等問題也飽受詬病。
說到底,網路只是一種工具,網路反腐若不能與制度反腐有效對接,則現有的網路反腐模式將難以持續。一方面,對網路反腐應當合理引導,確保網路反腐渠道的暢通。有關部門要在引導網民發布有效舉報信息的同時,應對網路輿情進行及時監測、蒐集和研判,保護網民反腐熱情;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完善網路反腐的處理與反饋機制,及時快速的對網路舉報信息展開核查。使得網路反腐信息受理及時便捷、處理公開公正、反饋及時公信,發揮網路反腐的最大威力。
此外,網路反腐還需要諸如政府信息公開、官員財產公示、官員離職審計、任職公示等眾多制度的配套落實。這樣,既可在技術層面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使得網民舉報有據可依,確保其監督權。只有將網路反腐納入制度化、法治化進程,與傳統防腐反腐手段互動,形成合力倒逼官員清廉從政。
網路反腐成果
被網舉“拉下馬”的部分官員李亞力(曾任山西太原市公安局局長等職)
2012年10月,李亞力在處理其子違章駕車並妨礙交警執行公務過程中,違反規定,濫用職權,構成瀆職錯誤。此事在網上不斷被曝,引起山西省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13年2月1日召開的太原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免去李亞力的太原市公安局局長職務。[5]
雷政富(曾任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
2012年11月20日,網上流傳疑似雷政富的不雅視頻,之後迅速成為網路熱點話題。經核實,不雅視頻中的男性確為雷政富。11月23日,雷政富被免去北碚區區委書記職務。2013年6月28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雷政富一審公開宣判,以受賄罪判處雷政富有期徒刑1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30萬元。
陳雪明等(曾就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3年8月1日,網友上傳視頻舉報上海高院陳雪明、趙明華等5人在某夜總會集體嫖娼。8月2日,上海市紀委、市高級法院組織專人展開調查;6日,通報調查結果並公布處分決定:涉事的上海高院4人中,3人被開除黨籍、提請開除公職;1人留黨察看、提請撤職。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上海市公安局已對趙明華、陳雪明、倪政文、郭祥華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行政處罰。
楊達才(曾任陝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
2012年8月26日,楊達才在延安交通事故現場,因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網,引發爭議並被網友指出有多塊名表,被諷刺為“表哥”。2012年9月21日,陝西省紀委做出決定:撤銷楊達才陝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楊達才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9月5日,被以受賄罪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並處罰金5萬元。
周偉思(曾任廣東深圳南聯社區工作站常務副站長)
2012年11月25日,網友發帖稱周偉思擁有私家住宅、別墅、廠房、大廈超過80棟,豪車超過20輛,估計資產超過20億元。經查,2013年2月8日,周偉思被執行逮捕。目前,周偉思涉嫌受賄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單位行賄罪一案已偵查終結,並於7月3日被移送公訴部門審查起訴。[5]
劉鐵男(曾任國家能源局局長)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在微博上實名舉報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巨額騙貸,對他人恐嚇威脅等問題。經調查,劉鐵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及其親屬收受巨額錢物;違規為其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收受禮金禮品;道德敗壞。目前,劉鐵男已被免去其領導職務,並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據新華社2013年8月18日最新訊息,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其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秒殺貪官”相關部門積極回應
在一項“你最願意用什麼渠道參與反腐”的網路調查中,74.6%的參與者選擇了“網路曝光”,而選擇“信訪”方式的只占1.27%。
福建省一位紀委幹部認為,人們之所以青睞網路舉報,主要是因為網路能夠吸引眼球,形成輿論壓力,“迫使”有關部門快速作出回應,“一些長期得不到處理的問題一經網路曝光,可能很快就有了‘動靜’”。相比傳統的信訪舉報,網路舉報的效果無疑迅速了許多。
無論是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在其不雅視頻曝光後63小時被免職並立案調查,還是山東省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增德因“離婚承諾書”,在12小時後被立案調查,引來喝彩的“秒殺貪官”背後,是相關部門對網路舉報線索的高度重視和快速反應。
在福建連江,一套網路涉腐涉紀輿情收集處置機制已經形成,紀檢、宣傳、公安等部門聯合應對,凡是涉腐涉紀的輿情信息統一報送紀委處置。這套機制建立以來,連江全縣共收集涉腐涉紀和民眾關注的問題等輿情信息近6萬條,其中45條與連江縣有關的涉腐涉紀輿情進行了有效處置。
2011年8月以來,江蘇淮安市紀委在當地最有人氣的民間網站“淮水安瀾”論壇開設了“陽光紀檢”專欄,在接收網路舉報的同時,要求各部門對網民反映的諮詢投訴在第一時間進行回應。17個月過去,這個旨在讓百姓參與零距離、投訴零門檻的網路平台發布主題帖3.78萬個、跟帖近55萬個、點擊量達6700餘萬人次,網民通過“陽光紀檢”平台舉報並經查證屬實的違法違紀案件達52起。[6]
改進措施
不止於曬艷照、亮房產2012年以來,“表哥”“房叔”等一些問題官員被網路曝光於大眾“聚光燈”下,遭到紀檢部門調查處理,網路反腐日益引人關注。然而,人們也發現,曬艷照、亮房產、小三曝光……網路反腐娛樂化、低俗化現象日趨嚴重。
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代表委員建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網路反腐也需要制度來規範,網路反腐絕不能止於“曬艷照、亮房產”,必須成為制度反腐的有益、有效的組成部分。
“曬房曬照”下的網路反腐:圍觀讓“貪官”亮出“原形”
從“表哥”、“房叔”的落馬,再到“雷政富不雅視頻”、“單增德離婚保證書”等熱點事件,2012年以來,“網路曝光--紀委介入--核查處理”成為腐敗案件查處的一條新路徑。
“微博一轉、圍觀千萬”。我國網民數量5.38億,手機網民接近4億。一張艷照、一段不雅視頻,極易使網路形成強大的輿論場,發酵速度驚人,“前仆後繼”的“房氏家族”曝光微博的轉發量在十萬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大量網民圍觀,碎片化的信息拼湊出事件的大致面貌,倒逼反腐進程。雷政富不雅視頻曝光到被免職和立案調查,前後僅用63小時,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但一些代表委員同時表示,由網民參與的網路反腐熱潮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國的反腐格局,但如不加以規範,負面效應將影響反腐效果,比如一些低俗化、娛樂化的網路反腐傾向容易形成集體性的非理性力量,導致“誤傷”甚至侵權違法行為的發生。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被曝光“擁有24套房產”的“房嬸”,經查實,只不過是一名普通工程師,其6套房產也都是合法所得。
網路反腐需脫去“低俗、娛樂”外衣
“網路反腐是一把雙刃劍。”一些代表委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公民建設比較滯後,在整體公民素養還不高、法治意識不強的情況下,網路反腐同樣存在隱患。
“網路反腐大部分靠文字、照片、視頻等,從這些途徑‘揪’貪官,容易流於表面化。”全國政協委員、儋州市副市長鄭剛說,個人監督的力量比較薄弱,還可能帶有不良動機或情緒,“這讓網路反腐往往‘真假相摻’,其客觀性會打折扣。”
鄭剛進一步指出,依靠“辨認”官員的服飾、香菸、名表等反腐,難以為繼。“隨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後這種反腐方式的效用會下降。”
“必須看到,網路反腐熱的背後,暴露出目前舉報機制不健全、渠道不暢通等體制機制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施耀忠說,正常的舉報程式過於複雜,人們利用網路舉報速度快、影響大、低成本,容易形成輿論氣場等特點,希望以此引起紀檢監察機關的注意。
此外,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以“小三”“私生子”“艷照”“別墅”等內容的網路舉報,伴有利益糾葛,甚至惡意攻擊,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反腐的嚴肅性。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依靠人肉搜尋,曝光個人隱私、家庭成員照片進行反腐,這不是反腐的有效形式,“對他人隱私的尊重不夠,甚至觸犯了法律。”
施耀忠認為,網路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確的法規界定,相關法制建設如跟不上網路的發展,網路監督、舉報等就不能在法制化軌道上運行。
網路反腐需與制度齊發力
部分代表委員表示,網路反腐儘管具有“神奇”的力量,但不應成為反腐常態。網路反腐與制度反腐協同發力,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制度反腐仍然需要發揮主力作用。
施耀忠認為,將“網路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軌道,是規範網路反腐的關鍵問題。他建議,網路反腐制度必須法治化,包括制定法律保障對舉報線索限時回應以及舉報人安全,調查進展等問題做出具體的法律界定。
葛劍雄建議,對一些不良網路反腐舉報信息和涉嫌侵權、打擊報復性質的虛假網路反腐信息,進行綜合治理,從而建立秩序保障、有法可依的網路環境。
“說到底,政府應該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對一些確有根據的質疑,紀檢監察機關應及時介入調查,並及時、詳盡地公布調查結論。”蔡玲說,網民也要規範自己的行為,網際網路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帶,網路反腐同樣需要恪守法律。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網路監督是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制度的力量更加系統、穩定。網路反腐應儘快與制度性反腐有機融合,這樣即使貪腐者不抽名煙、不戴名表、不住豪宅,也能把他們揪出來。
積極對待網路反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馬馼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網路是反腐的有效渠道,對於民眾通過網路提供的線索官方非常重視。但網路線索不一定真實、網路反腐也非反腐唯一渠道,各方要理智看待。
2012年8月,陝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發生特大交通事故。一張新聞圖片拍攝到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面帶微笑出現在事故現場。這張照片引發網友憤怒聲討並“人肉搜尋”出楊達才佩戴各類名表的多張圖片。
陝西省紀委隨後介入調查,並在今年兩會前夕給予楊達才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在“表叔”楊達才“躥紅”網路後,太原市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等一些官員也先後因為網友的“爆料”而遭到調查,網路反腐的熱度開始直線上升。
馬馼指出,公民在網路上通過民主監督提供一些腐敗的線索和問題,官方會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但對這個問題大家也應該有全面、理智的看法。
“網路反腐首先不是‘終極’的”,馬馼表示,對於來源於網路的線索,要通過核實後才能夠最終確定,“目前一些不實信息的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其次,網路也不是反腐的唯一渠道。馬馼介紹說,民眾如果有相關線索也可以向一些常規渠道提供,“比如說12388紀檢監察熱線,大家既可以用電話反映問題也可以通過網路舉報。此外,各級信訪局、各級人民檢察院也都有舉報腐敗的渠道”。
對於“網路反腐是否會逐漸成為主流、越來越重要”的提問,馬馼坦言,“這個還不好說”。她透露,基於網路線索而展開調查的案件的占比目前來看還很少。未來,只有通過加強各個方面的法制,對一些網路行為做出規範,網路反腐才有望進一步發揮出積極作用。
與網路反腐相呼應,如何管理“裸官”也是民眾近來高度關注的反腐話題之一。
由於曾在2011年透露中國將首度登記管理“裸官”,這兩年來,每逢兩會,都會有記者追問馬馼“中國統計出來的‘裸官’數量究竟是多少”。
2012年,馬馼“恐怕這個統計數字現在還拿不出來”的回答曾一度引發各方熱議。今天面對記者又一次的相關提問,馬馼依舊錶示“提供不出來”。對此,她解釋說,“裸官”是一個涉及到幹部管理層面的問題,中國的“裸官”具體有多少應該向組織部門了解。
談到近來頻繁出現各種反腐線索的微博,馬馼表示,她也經常登錄微博瀏覽信息、關注網友們提了哪些意見,但自己很少寫,“因為沒有那么多時間,如果寫了,可能來不及回復網友留言,這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