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網根”(netroots)由“網際網路”(internet)和草根(grassroots)結合,它強調技術革新,尤其是部落格、維基等對傳統政治參與的一種革命性衝擊。 網根這個字與一些相關的概念有點重疊,例如電子民主、開放政治、參與式民主,這些都是比較具體、有比較好的定義、並且更為廣泛接受。網根主要是選舉導向的行動,使用網路來彌補傳統的競選活動之不足,例如與推動投票的草根運動合作、透過地區性的互動以組織動員(例如Meetup),以及網根與草根的結盟、以支持HowardDean在2005年1月成為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網根的擁護者認為,網根的必要特質是無階層、相互連結的網路連結性,其所形成的傳播效用,將可以影響傳統媒體。透過類似blogswarm的活動,網根展現其無階層、去中心的特性。
網根的美國起源網根這個字在現代里第一次開始風行,是JeromeArmstrong在2002年12月於MyDD發表的一篇文章NetrootsforHowardDean。民主黨的政治顧問JoeTrippi把HowardDean的成功,歸諸傾聽網根的聲音、結合網根的行動。
區別
與“e-民主(電子民主)”不同的是,“網根”更多地帶有中間偏左翼色彩,在美國社會則是一種激進網民與保守精英的對抗。誕生
2004年美國大選期間,總統候選人霍華德·迪恩利用網路工具,籌集了500萬美元,並贏得了成千上萬網民的支持,雖然他沒能參選,但是他的競選運作方式直接導致“網根”的誕生。作用
“網根”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愈演愈烈。在2006年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入主國會和網根們鼎力相助有直接的關係。在維吉尼亞州,網根們為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吉姆·韋伯籌集了90萬美元,使得他以9000票的微弱優勢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喬治·阿蘭,正是韋伯的勝出使得民主黨在參議院多出了一票。
不難預測,今後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們將上演一場激烈的“網根爭奪戰”。
變化
50年前也許沒有美國人會意識到電視改變了總統選舉,“爐邊談話”過後的美國政治圖景越來越被高科技所左右,電視辯論、宣傳深刻地影響了此後的總統大選。50年後的今天,部落格、播客變得如火如荼,網路普及也會像電視機一樣改變總統選舉嗎?雖然現在還不能得到一個百分百肯定的答案,一個新生辭彙卻頻率頗高地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網根”(netroots)。曾幾何時,“草根”(grassroots)一詞象徵著政治過程中由下而上的一股力量,同主流和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的文化、階層,有精英就有草根,於是“草根民主”、“草根政治”、“草根文化”風靡一時。現在普遍認為“草根”始於19世紀的美國,當時美國正處淘金熱時期,有傳說,黃金蘊藏在草根生長旺盛的山脈土壤表層下面。逐漸地“草根”有了“基層民眾”的含義。而當前,另一個派生辭彙“網根”又應運而生,在英語中它由“網際網路”(internet)和草根(grassroots)相結合,成為netroots這個新詞。因為網根強調技術革新,尤其是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部落格、維基等新形式對傳統政治參與的一種革命性衝擊,與類似辭彙“e-民主(電子民主)”、“參與性民主”、“開放政治”不同的是,“網根政治”則更多地帶有中間偏左翼色彩,在美國社會則是一種激進網民與保守精英的對抗。
由於網根們中間偏左的政治光譜和民主黨宗旨暗合,兩者的聯繫愈發密切起來。本周四在芝加哥就舉行了這樣一場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工會領袖、各方網根部落格寫手、網路活動家組成的盛會,該會由著名的激進派政論網站DailyKos主辦。DailyKos儘管在中國網民中默默無聞,卻在美國享有盛譽,可謂是自由主義左派激進人士的宣傳板,平均月訪問量高達140萬次到240萬次。這個部落格網站的興起也可以解釋為何民主黨候選人們選擇在這裡濟濟一堂,而不是民主黨領導委員會本周早些時候在納什維爾舉行的一次全會。有政治分析家指出,這種從名門正派的孤芳自賞到對三教九流的重視,反映了網路政治活動對美國當前政治格局尤其是民主黨的巨大影響。評論家強納森·查特甚至說,網根政治是“美國20多年以前基督教權利提升運動之後美國政治領域最重要的一場大規模活動。”民主黨領導委員會的首腦阿爾·弗洛姆也在上周坦誠網根們蘊含著巨大力量。
網根們不僅僅在政治宣傳上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他們也在革命性地改變著總統候選人籌款方式。比如,2003年時網根們曾為他們最喜歡的總統候選人霍華德·迪恩創下了500萬美元的網路籌款記錄,難能可貴的是捐款絕大多數是小筆捐助,平均每人僅70美元,可謂積小流而成江海。雖然迪恩最後沒能參選,但是這種籌款模式已經成為一個樣板。在06年中期選舉中,民主黨入主國會和網根們鼎力相助有直接關係,一家叫moveon.org的網根網站在18小時之內就籌到50萬美元來幫助民主黨擊敗老冤家共和黨。在佛吉尼亞州,網根們在最重要的夏季後半段為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吉姆·韋伯籌集了90萬美元,給他補充後勁才使得韋伯以區區9000票的微弱優勢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喬治·阿蘭,也正是韋伯的勝出使得民主黨在參議院有了多出一票的多數席位。因此,對周四在芝加哥舉行的這場省會,各候選人乃至民主黨上下高度重視,不僅候選人們會發言,會議也將聽取霍華德·迪恩(現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眾議院議長南希·布洛西,參議院多數派領袖哈里·瑞德等人的主張。
網根們給民主黨帶來的變化遭到了保守派人士和民主黨內部一些人的攻擊。比如,在周日福克斯新聞上保守派評論家比爾·布里斯托諷刺地說民主黨給DailyKos年會大獻殷勤,而前文提到的民主黨領導委員會首腦阿爾·弗洛姆也認為跟網根們過度靠近會損害民主黨在08年大選中的利益,因為美國畢竟是一個整體上中間偏右的國家。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一方面08大選民主黨需要足夠的人氣、財力支持,尤其是在網根層蘊含著豐富的激進、左派、年輕人士,更與民主黨合拍;可另一方面,過度激進必然會傷害到略微保守的民主黨支持者利益。可以說,“網根政治”的發展壯大對民主共和兩黨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只是不論傷害還是得利對民主黨都更直接一些。到底網根們對08大選的影響有多大還未為可知,但是正像一位資深評論家指出的那樣,2007年忽視網根就好像50年代嘲笑電視華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