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掃墓
![廣州烈士陵園](/img/c/3e4/wZwpmL1UTMzQTN2YDO2U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g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就怎樣各種各樣的網上掃墓崛起了。二維碼墓碑,網上墓地,仿真紀念館。其中二維碼墓碑是基於日本二維碼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德國的雷射技術開發的新型產品。通過網上存儲記錄逝者信息,用二維碼技術將信息及網頁生成二維碼,利用雷射技術將二維碼雕刻在金屬上,用專用膠將其粘帖在墓碑、骨灰盒、遺像上。 親人、朋友、子孫後代只需用手機拍下二維碼即可訪問逝者紀念園了解逝者生前詳細信息並留言祭祀。網上墓地是在網上建立一個虛擬的墓地跟現實中的一樣掃墓還有各種祭品。
意義
我們不是製造回憶,我們只是收藏回憶。作為回憶人,我們堅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義!人雖已逝,精神長存,這是一種生命意義的延續,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並記住他們的至親至愛和至交!
傳承文明
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的也需與時俱進。網路祭奠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並不重要。
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逾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裡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特點
便捷性
現代人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上生活節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等祭祖日子親臨現場祭掃。網路祭奠平台可讓用戶可突破時空的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祭掃。用戶可隨時隨地在網路平台上對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
永久性
儘管許多家庭都有家譜,但是人們只能從家譜中獲得簡單的信息。網路祭奠平台可把先人的文字資料及圖像和聲像資料永久保存下來,隨時隨地可讓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現眼前,讓子孫萬代了解祖輩的光榮與夢想。
節約、環保
據報導,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祖費都超過千萬元,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網路祭掃這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拜祭方式,既滿足人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社會評價
網上陵園熱了起來,有的網站日訪問人數超過百萬。這一除舊布新的祭祀形式,令人感受到科技的發展、物質文明的進步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推動作用。
這幾天,我先後登上了幾座網上陵園,果然大開眼界。比如“英特公墓”網,有“英傑園”、“英公園”、“英科園”、“英武園”、“英企園”、“英宗園”、“英民園”、“英蕾園”等陵園可供選擇;白求恩烈士、梅蘭芳、老舍夫人等名人,都有人為他們建墓,拜祭者不少;可以獻花,可以點歌。再如地球村網上公墓,刊載了不少介紹如何安慰逝者的文章,還有文化大觀、政策法規、行業信息等特色內容。
網上陵園,好處多多。跟傳統墓地相比,網墓能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如可以通過播放錄像展現死者生前的事跡、音容笑貌、遺囑等等,拜祭也不受時空限制,只要想念,隨時隨地都可以打開網站瞻仰。這是一。其二,無需寸土,可以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其三,具有環保意義,沒有污染。倘能推廣,清明時節“燒”字當頭的局面將得到扭轉,日清月明將可期。
網上陵園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處所。團中央推出的“血鑄中華”系列紀念網站,彌補了只能就近祭掃革命英烈的不足,使全國各地的青少年都能如願以償瞻仰革命先烈的英姿。據報導,2000年3月開通的同網紀念網站上所設的烈士王偉的紀念館訪問人次已逾15萬。無疑,上網祭掃革命先烈,其形象性、直觀性,將使愛國主義教育更深入更有效。
移風易俗,相信這種現代的、健康的、節儉的方式,會被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