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志遠(1190~1255)字世玄,萊州掖縣人。王重陽于山東傳道時,曾至其家中修齋,並在其鄉里建龍翔觀,其父以家中田租以充香火。金大安元年(1209)往棲霞投丘處機之門,後隨師移居萊州昊天觀。興定三年(1219),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前往西域雪山,綦志遠為隨行十八弟子之一。還燕京後,住長春宮,授“清真大師”號。丘處機逝世後,尹志平為全真道掌教,以綦志遠為長春宮知客,並賜號“白雲子”,時人呼其為綦白雲。一度奉命往山東傳道,蒙古太宗十年(1238),李志常赴燕京接任全真道掌教,綦志遠隨行。當年秋,李志常令綦志遠協助於善慶,任終南祖庭重陽宮提點。太宗十二年(1240)率京兆府所遣吏員往燕京迎請尹志平。會葬王重陽後,綦志遠致力於重陽宮的建設之事,又擴建或新建了京兆府城(長安)玄都萬壽宮、驪山白鹿觀、樊川(在長安縣)白雲觀、鳳棲原(在長安)長生觀、藍田金山觀和終南山炭谷太一宮。乃馬真後三年(1244),皇子闊端遣使趙崇簡於重陽宮修金籙齋後,封於善慶等五人真人號,綦志遠為“玄門弘教白雲真人”。此後,又相繼受到朝廷恩寵。定宗三年(1248),皇太后遣使楊仲明賜給黃金冠服,特加優待。憲宗元年(1251),朝廷令綦志遠典領陝右教門事。憲宗二年(1252)冬,有人誣告重陽宮道人與西蜀宋軍相通,京兆府派兵加以搜捕,道眾四散。次年夏,綦志遠往蒙哥汗(憲宗)行營六盤山奏告冤情,蒙哥汗降璽書撫慰。皇弟遣使傳旨,待以師禮。綦志遠得了聖旨,返終南再集道眾,度弟子數百人,新建宮觀20餘處。憲宗五年(1255)逝於玄都萬壽宮,遺命申志信繼任陝右教門職事。初葬長安樊川白雲觀,後遷葬祖庭仙蛻園。至大三(1310)贈“體玄抱德沖悟真人”號。
相關詞條
-
綦
“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禮記·內則》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
基本讀音 部首筆畫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姓氏源流 -
綦姓
“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禮記·內則》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
基本介紹 姓氏起源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郡望堂號 -
綦[姓氏]
“綦”,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隻鞋的形象,下部是“絲”,指古人系鞋的帶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則表示莊重。《禮記·內則》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
基本介紹 姓氏起源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郡望堂號 -
夷堅志
《夷堅志》是文言志怪集,作者是南宋的洪邁。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經》中的故事是...
簡介 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奇士陳俞 -
張綦毋
張綦毋原名元器,字大可,號潛齋,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人,張南英次子,家住平陽城西蓮池巷。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歲貢生。他工詩,乾隆(清高宗年號,...
人物簡介 文學成就 主要作品 -
綦毋闓
綦毋闓,字廣明,三國經學家。劉表立學官,博求儒士,使其與宋忠等撰《五經章句》,稱之《後定》。為漢末魏晉時期律學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
《送綦毋秘書棄官還江東》
《送綦毋秘書棄官還江東》是由唐代大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唐詩,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現已收藏於唐詩宋詞之中。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廣州府志
廣州府志是中國的一部古文,屬於文言文。
-
帝王業[小說]
的責任守護在父親和弟妹身邊,不肯遠嫁。蕭綦繼位後,北突厥又發動叛亂,謝小禾...而生逢亂世,難以迴避的宿命將她推上風口浪尖。蕭綦,出身寒微,從行伍而起...,卻不料,一場遲來的邂逅,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從此蕭綦的生涯里,有了生死契闊...
圖書信息 內容介紹 人物介紹 作品目錄 作品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