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頭鴨格陵蘭亞種
綠頭鴨格陵蘭亞種雌雄差異較大。雄鳥頭、頸綠色,具輝亮的金屬光澤。頸基有一白色領環。上背和兩肩褐色,密雜以灰白色波狀細斑,羽緣棕黃色,下背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絨黑色,微具綠色光澤,中央兩對尾羽黑色,向上捲曲成鉤狀,外側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緣,最外側尾羽大都灰白色。兩翅灰褐色,翼鏡呈金屬紫藍色,其前後緣各有一條絨黑色窄紋和白色寬邊。頦近黑色,上胸濃栗色,具淺棕色羽緣;下胸和兩脅灰白色,雜以細密的暗褐色波狀紋。腹部淡色,也密布暗褐色波狀細斑。尾下覆羽絨黑色。 雌鳥頭頂至枕部黑色,具棕黃色羽緣;頭側、後頸和頸側淺棕黃色,雜有黑褐色細紋;貫眼紋黑褐色,上體也為黑褐色,具棕黃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V”形斑;尾羽淡褐色,羽緣淡黃白色;兩翅似雄鳥,也具紫藍色翼鏡;頦和前頸淺棕紅色,其餘下體淺棕色或棕白色,雜有暗褐色斑或縱紋。 虹膜棕褐色,雄鳥嘴黃綠色或橄欖綠色,嘴甲黑色,跗跖紅色;雌鳥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黃色,跗跖橙黃色。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綠頭鴨格陵蘭亞種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雁形目
- 科:鴨科
外形特徵
綠頭鴨格陵蘭亞種雌雄差異較大。雄鳥頭、頸綠色,具輝亮的金屬光澤。頸基有一白色領環。上背和兩肩褐色,密雜以灰白色波狀細斑,羽緣棕黃色,下背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絨黑色,微具綠色光澤,中央兩對尾羽黑色,向上捲曲成鉤狀,外側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緣,最外側尾羽大都灰白色。兩翅灰褐色,翼鏡呈金屬紫藍色,其前後緣各有一條絨黑色窄紋和白色寬邊。頦近黑色,上胸濃栗色,具淺棕色羽緣;下胸和兩脅灰白色,雜以細密的暗褐色波狀紋。腹部淡色,也密布暗褐色波狀細斑。尾下覆羽絨黑色。
雌鳥頭頂至枕部黑色,具棕黃色羽緣;頭側、後頸和頸側淺棕黃色,雜有黑褐色細紋;貫眼紋黑褐色,上體也為黑褐色,具棕黃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V”形斑;尾羽淡褐色,羽緣淡黃白色;兩翅似雄鳥,也具紫藍色翼鏡;頦和前頸淺棕紅色,其餘下體淺棕色或棕白色,雜有暗褐色斑或縱紋。
虹膜棕褐色,雄鳥嘴黃綠色或橄欖綠色,嘴甲黑色,跗跖紅色;雌鳥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黃色,跗跖橙黃色。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水生植物豐富的湖泊、河流、池塘、沼澤等水域中;冬季和遷徙期間也出現於開闊的湖泊、水庫、江河、沙洲和海岸附近沼澤和草地。生活習性
該亞種不遷徙屬留鳥。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或是游泳於水面,或是棲息於水邊沙洲或岸上。性好動,活動時常發出叫聲,響亮清脆,很遠即可聽見。秋季遷徙和越冬期間也常到收割後的農田覓食散落在地上的穀物。覓食多在清晨和黃昏,白天常在河湖岸邊沙灘或湖心沙洲和小島上休息或在開闊的水面上游泳。
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葉、芽、莖、水藻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分布範圍
分布於格陵蘭西南部。繁殖方式
冬季在越冬地時即已配成對,1月末2月初即見有求偶行為,3月中、下旬大都已經結合成對,繁殖期4-6月。營巢於湖泊、河流、水庫、池塘等水域岸邊草叢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處,也在蒲草和蘆葦灘上、河岸岩石上、大樹的樹權間和農民的苞米樓上營巢,營巢環境極為多樣。巢用乾草莖、蒲草和苔蘚構成。每窩產卵7-11枚,卵白色或綠灰色。雌鴨孵卵,孵化期24-27天,6月中旬即有幼鳥出現。雛鳥早成性,雛鳥出殼後不久即能跟隨親鳥活動和覓食。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