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綠野高中是省級標準化高中,省級文明校園,市級重點中學。現有44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150名教職工,總建築面積達3.2萬平方米。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幽雅,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 該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攀升。連續13年被評為市、縣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高考工作先進集體”、等,先後被授予“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和省市級“文明校園”。2004年高考再上新台階,二本上線人數達236人,上線比例較03年上升12個百分點,總成績名列全市重點中學前茅。 綠野高中歷史久遠,上溯至宋,已近千年。 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縣主薄張山甫與張載先生交情甚厚,故邀其講學於綠野亭。張載為北宋大儒,與濂溪周子、洛水程子並時齊名,奠理學之基,創關學之宗,時學者爭師從之。嗣後,綠野亭即成講學聖地”。 明弘治九年(1496年),“知縣宋學通以綠野亭破敗狹隘,難擴修,遂遷稍東葆真庵重建,一歲功畢,名綠野書院。今綠野高中乃綠野書院舊地。書院成文教大興,縣學訓導名儒趙文杰主講,宋知縣親臨督導,關中學子聞風踵至。自明季至清,綠野學府綿延數百年不衰”。 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知縣張村勛鑒其年久頹毀,仿前明舊式重建。同治初,毀於戰亂,僅餘張載祠;同治十三年(1874年),知縣陳爾 ,擴制增舍,重興書院。光緒十三年(1904年),廢科舉,遂改為高等國小堂;翌年,又更名綠野國小堂”。 民國時,先定名縣立高等國小校,後更名南關國小。1940年,始成立武功縣立中學。1942年,附設簡易師範班。建國前計有七屆十五班四百餘名學生畢業。 建國初,先定名為武功縣中學,直屬鹹陽行署,後改歸寶雞行署。1955年,更名武功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增設高中兩班,改名興平縣武功中學。1961年,定名為武功縣綠野中學。十年文革,更迭頻仍,綠中遭受重災;1976年後,方撥亂反正,走上正軌。1987年秋,撤國中部,成為武功縣綠野高級中學,至今已三十春秋。 在各方的關懷和支持下,學校憑藉高中標準化建設的東風,校園標準化建設與改造於2001年10月全面啟動。按照"一次規劃,超前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短短的四年間,已累計投入2000餘萬元資金,先後建成了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的高標準、現代化的教學大樓、綜合科技樓、學生公寓樓、教師辦公樓等教學基礎設施。走進綠中校園,看到的是華美整齊的高樓,聽到的是琅琅悅耳的書聲;路旁綠樹掩映,四季常青,校園布局合理,乾淨整潔。 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攀升。連續13年被評為市、縣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先後被授予“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和省市級“文明校園”。
於2013年9月將渭源子校合併於綠野高級中學。現學校高中三個年級共45個班級。學生達3000餘名。高考錄取率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