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華島

綠華島

綠華島是一座詩的島嶼,原分東、西二島,1972年建成百米跨海橋後,兩島自此貫連。據傳島上早期遍植綠楊垂柳,宛若海上西湖,故美名"綠華"。古又作落華或絡華山。

基本信息

概況

綠華島是一座詩的島嶼,原分東、西二島,1972年建成百米跨海橋後,兩島自此貫連。據傳島上早期遍植綠楊垂柳,宛若海上西湖,故名"綠華",古又作落華或絡華山。另有一種說法是,綠花在馬鞍列島眾花山之中,從南至北為第六塊,故稱六花山,舊志有六華山、六花山的記載。宋乾道《四明圖經》寫作落華山。因六、落、綠三字的方言相同而出現的多種名稱。位菜園鎮東北約20公里處,東北與花島山相隔3000米海道。東、西綠華島面積分別為1.15和1.39平方公里,居民約3000餘人,其先輩多數由黃岩、岱山遷入。1950年始建綠華鄉,而1934年曾與花鳥山合建花綠鄉,鄉政府駐西綠華反崗村。島上多崗巒,最高老山會崗墩海拔144米,座落於東綠華島北端。
綠華島綠華島

綠華島小而舒長,象一位靜臥在海面的睡美人。坡谷黑松茂盛,野卉蔓生,漁家民宅周圍所植花木婆娑,亦異於他島。島岸曲折多彎,多礁岩,豐富的潮間帶貝藻類和島礁性魚類,是旅遊垂釣和採集的新奇天地。綠華海域又是優良的深水港區,位長江口外國際航道南側,已闢為對外開放的避風錨地,常有中外遠洋輪船在此錨泊、減載過駁和候潮,形成上海港的近海基地。綠華觀海別有意境,萬噸巨輪乘風破浪,鳴笛而過,是人類征服海洋的驕傲。而海面上另有一艘千載不動的鼓帆大船,則是海洋的永恆藝術,稱作"篷礁"。篷礁孤懸於島東南海面7公里處,由兩塊高20米的岩礁組成,兀然拔起,形酷似疾駛的船帆,遠望壯美動人,流傳有"篷礁殲倭"故事。是嵊泗風景名勝區中的著名景點之一。
綠華和花鳥山、嵊山、壁下山、枸杞島皆為馬鞍列島主要島嶼,列島共有130餘個島礁,組成優美的花綠景區。

歷史

西綠華島南宋時已有人居住。元大德《昌國州圖志》載有絡華。清康熙時,寧波等地漁民來些捕烏賊、采紫菜、貽貝。清乾隆以後漁民逐漸定居,今村民祖籍多為寧波、岱山。1934年與今花鳥鄉合建花洛鄉,1950年7月10解放。同年11月和東綠華島人設洛華鄉。1953年12月設洛西鄉,1956年3月,東西綠華島與花鳥島合建花洛鄉,後又恢復洛華鄉。1985年定名為綠華鄉至今。設3個行政村,分住於5個自然村。2000年有居民519戶,1553人。

交通

嵊泗縣政府所在地泗礁島的小菜園碼頭,乘7:30的交通船前往(票價13元),經過綠華島,船行約2小時左右到達。這是去花鳥島的唯一交通,13:00左右交通船會回到花鳥島,返回泗礁。該交通船名為"碧海輪",為小型船隻,設施較陳舊,6級以上大風便不出航。如果沒有多少乘海船經驗的遊客,請事先服用暈船藥,出了泗礁島以後風浪會比較大,交通船顛簸厲害。

開發

綠華島北鄰上海港口外國際航道,又有天然深水錨地,1974年國家計委批准將綠華島南錨地闢為外輪減載錨地,供20萬噸以下中外貨輪錨泊、避風、減載;上海港務局的"雙峰號"海輪減載船在此進行過駁減載作業已20餘年,並在島上建有1座30米高的國際導航台。綠華島南端有10米水深岸線3.5公里,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利用。

東西綠華島簡介

綠華島楊柳依依,青松、水仙遍地,長年常綠,故名“綠華”,位於嵊泗列島的東北部。
綠華島由東、西兩島組成。島上沙灘甚少,多為山石岩礁雲霧洞猿洞穿心洞綁豬洞、磨坑洞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如入仙境。大小玲瓏石和礁石隨處可見。
東、西兩島間,有一座跨海大橋,橋長172米,寬5米,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高懸於天海之間,氣勢非凡。當地漁民稱之為“東海第一橋”。
綠華島島又是著名的漁鄉,盛產帶魚鰻魚石斑魚。綠華港小海灣區域網路箱養殖有黑綢、花綢、銀綢、虎頭魚、花雕、大石斑魚等。遊人只要乘一葉輕舟去網箱邊,輕輕牽動網衣或投餌其中,瞬時,水花飛濺,黑的、白的、花的,色彩繽紛的魚兒搖頭擺尾,競相竄跳。
綠華島南北辟有兩塊可供數十萬噸貨輪停泊的著名錨地。目前正在籌建國際海員俱樂部,以備來往船隻停泊後,船員有個遊樂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