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藤本。
莖紅褐色,皮孔散布,除花序外幾無毛。
羽狀複葉長10-20厘米;葉柄長3-5厘米,葉軸上面有狹溝;托葉線形,狹長,長2-3毫米;葉腋有多數被毛的芽苞葉;小葉2 (-3)對,間隔1.5-3厘米,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4-6 (-7)厘米,寬1.5-2 (-3)厘米,先端漸尖至尾,基部圓形,兩面均無毛,光亮,側脈5-6 (-7)對,近葉緣環結,細脈很明顯,兩面均隆起;小葉柄長約3毫米,被微毛;小托葉針刺狀,長約1.5毫米。
圓錐花序頂生,長15-20厘米,生花枝細長直伸,長6-8厘米,花序軸密被細柔毛,花密集,單生;苞片卵形,小苞片同形,貼萼生;花長約1.2厘米;花梗長3-4毫米,被微毛;花萼闊鍾狀,長約2毫米,寬約4毫米,無毛或被微毛;萼齒短,鈍圓,邊緣有短絨毛。
花冠黃白色,偶有紅暈,花瓣近等長,旗瓣圓形,徑約9毫米,無毛,無胼胝體,瓣柄長約2毫米,翼瓣直,基部具2小耳,龍骨瓣長圓形;雄蕊二體,對旗瓣的1枚離生;花盤筒狀,子房線形,無毛,基部狹窄至短柄,花柱甚短,上彎,胚珠多數。莢果線形,狹長,長6-12厘米,寬0.5-1.2厘米,扁平,頂端斜尖,基部具短頸,弧狀彎曲,果瓣薄,有種子2-3粒。
種子凸鏡形。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綠花崖豆藤標本"圖冊圖片來源:
分布範圍
產福建、廣東、廣西。
生於山谷岩石、溪邊灌叢間,海拔800米以下。
主要價值
【藥 名】:綠花崖豆藤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綠花崖豆藤的根。
【功 效】:涼血散瘀、祛風消腫。
【主 治】:治血熱妄行的出血證,以及跌打損傷、風濕痹痛、關節腫痛、中風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
【性味歸經】:苦,涼。 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亦可外用。
【別 名】:硬骨藤(廣西)
【考 證】: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一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