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熱門的議題——綠色復甦。2009夏季達沃斯論壇將“綠色經濟”作為核心話題,是2010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指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弱點和環境資源所面臨的壓力,揭示粗放型經濟成長方式已不可持續。需要著眼長遠,復甦經濟的過程中果斷進行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綠色復甦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怎樣克服過去拼環境、拼資源的增長模式,使亞洲經濟真正走上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綠色復甦”主題的第一層內涵,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重要討論。
“綠色復甦”主題的第二層內涵,是進一步引進低碳技術,打造低碳經濟。龍永圖認為,“發展低碳經濟核心的問題,就是已開發國家怎樣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技術,開發中國家怎樣通過自主創新創造新的綠色技術和低碳技術,這也是實現亞洲跨越式發展的好機會。
怎樣發揮消費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則是“綠色復甦”主題的第三層內涵。“你們看到,本屆年會設計了一個議題――‘消費:亞洲經濟的軟肋’,因為過去亞洲經濟過多地依靠投資、出口,而逐步地變成一個以消費為主導的增長模式,是實現綠色復甦的重要的內容,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第一次開設專題論壇討論消費問題。”龍永圖曾這樣表述。
實現手段
調整經濟結構
目前調整經濟結構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從當前產業發展狀況看,結構調整雖取得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快,各地區、各行業也不平衡。在不少領域產能過剩、重複建設問題仍很突出,且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資源利用率的下降以及污染的加劇。根據國務院領導指示精神,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對部分重點和熱點行業產能利用、市場供需及固定資產投資等情況進行了認真研究,綜合考慮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等因素,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矽、風電設備這六個行業作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同時列出了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對鋼鐵等產能已嚴重過剩的行業要堅決抑制產能的過剩,對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要加強引導,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因此,儘快抑制產能過剩,把有限的要素資源引導和集中配置到調整存量、最佳化增量,培育新的增長點上,不僅對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而且對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設定綠色目標
溫家寶總理在對甘肅的考察中強調,“要把節能降耗和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放在首位”。要改變過度消耗資源,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方式,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使中國的經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中國以放慢增長速度為代價,主動設定綠色目標。中國政府計畫將其59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中的相當一部分用於低碳項目的投資。其中300億美元將直接用於環保項目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經濟刺激計畫中對於綠色項目的間接投入,比如對低排放交通工具和輸電系統的投入,將遠遠超過這一數額。另外,我國將試行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制機制,在特定區域或行業內探索性開展碳排放交易。
創新的策略
在推進綠色復甦的進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那就是不能把西方已開發國家綠色復甦的政策和計畫等完全照搬到中國。國外實施綠色復甦的關鍵在於,通過對新技術、新能源以及環保等領域的投入,推動短期的經濟復甦,從而培育未來經濟成長的基礎。綠色復甦最大的體現是美國7800億美元的刺激計畫。這個刺激計畫里,有接近30%的資金是用於新能源以及環保治理。目前,中國的刺激計畫也希望通過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走出短期的經濟下滑以及培育長期的增長。但是鑒於新能源的高成本,以及我國目前一些技術的不成熟,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項目急於上馬,這些都有可能會產生產能過剩或者項目失敗的風險。
期待中國經濟“綠色復甦”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之一。
近期各項經濟數據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而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更加印證了這一點:55.2%,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升幅較9月份提升0.6個百分點。升勢有所加快,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已基本熨平由金融危機帶來的異常波動。
解決結構矛盾,從綠色開刀
在我國經濟從拯救式的第一階段逐步轉向穩定式的第二階段過程中,再繼續使用年初那些超常規的刺激政策已不合時宜。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我國經濟的內在動力。從各種動向看,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主攻方向將會是調整經濟結構。
提到調整經濟結構,就不得不提當今世界經濟最熱門的議題——綠色復甦。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將“綠色經濟”作為核心話題。所謂“綠色經濟”,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發展起來的一種經濟形式。目前,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克服金融危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取向,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焦點。
對於我國而言,環境問題歷來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從目前來看,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節能減排、加大自主創新等都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金鑰匙”。
綠色復甦的三步一險
必須調整經濟結構。目前調整經濟結構的一項重點,就是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從當前產業發展狀況看,結構調整總體進展不快,各地區、各行業也不平衡。產能過剩直接導致了資源利用率下降及污染加劇。目前中央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矽、風電設備六個行業作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同時列出了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等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
實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溫家寶總理在考察甘肅時強調:“要把節能降耗和實現資源永續利用放在首位”,要改變過度消耗資源,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方式。中國將以放慢增長速度為代價,主動設定綠色目標,計畫將其59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畫中的相當一部分投資低碳項目。其中300億將直接用於環保項目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而對綠色項目的間接投入,如對低排放交通工具和輸電系統的投入,將遠遠超過這一數額。
另外,我國將試行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在特定區域或行業內探索性開展碳排放交易。我國將緊密結合擴大內需,加強節能,提高清潔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力度,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和交通體系。
加大自主創新。我們一方面要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另一方面,要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幅提升農業、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水平。只有在自主創新基礎上的復甦,才是真正的復甦。
但是,在推進綠色復甦的進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一些問題。那就是不能把西方已開發國家綠色復甦的政策完全照搬到中國。鑒於新能源的高成本,以及我國目前一些技術的不成熟,再加上一些地方項目急於上馬,有可能會產生產能過剩或者項目失敗的風險。
據最近普華永道、上海美國商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科技報告》顯示:中國綠色經濟市場預計未來每年可高達一萬億美元。中國將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