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出行體系

2009年國慶節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北京時明確要求:北京作為特大型國際城市,要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公共運輸的重要作用,為廣大民眾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適的公交服務,使廣大民眾願意乘公交、更多地乘公交。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北京市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戰略思想出發,圍繞“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主題,積極打造“公交城市”,努力探索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新途徑。

簡介

北京市政協通過“綠色出行體系”的建議案,並面向全社會發出了“提倡綠色出行,建設綠色北京”的倡議書。前往政協聽取意見的北京市副市長黃衛表示,北京將建立公共腳踏車出行體系,同時他還透露,捷運1號線今年計畫再次縮短最小發車間隔。

委員把脈

四頑疾制約綠色出行

在2010年4也9日的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為北京交通把脈,他認為目前有四頑疾制約了北京建設“綠色出行體系”。

私家車使用強度高

他介紹,截止到2010年2月底本市機動車已達413萬輛,其中私人小汽車329萬輛。私人小汽車年均行駛1.5萬公里,使用強度是東京的2倍多,有4成私人小汽車每次出行距離不到5公里。

限流影響捷運便捷

目前軌道交通新線規劃落後於交通發展的現實情況,比如5號線目前日客流量80萬人次,已經接近2032年的遠期預測客流。在工作日早高峰,1號線蘋果園站,13號線龍澤、回龍觀站,5號線天通苑站,八通線北苑站等20個車站須採取限流措施,控制進站人流量,影響了乘坐捷運的便捷、安全。

公交場站用地被擠占

郭繼孚說,北京市公交專用道近兩年施劃速度明顯滯後,公交場站用地面積應為503萬平米,而實際永久場站用地只有197萬平方米,1998至2008年規劃的132處公交場站至今僅實現了52處,城市建設、房地產開發在還不斷擠占公交場站,僅2007至2009年被拆遷的公交場站就有21處。

騎車出行缺少保障

他說,2009年北京公共運輸出行比例雖然提高到38.9%,但腳踏車等綠色出行比例卻逐年下降,腳踏車出行比例已經由1986年的62.7%下降到去年的18.1%。不少道路擠占甚至取消了腳踏車道,多數幹道輔路腳踏車道被停放的小汽車擠占,腳踏車出行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提倡綠色出行 建設綠色北京的倡議書

減少自駕乘公交,集約高效路通暢……

近距首選腳踏車,便捷環保零排放……

短途出行健步走,時尚低碳保健康……

科學使用小汽車,節能減排意識強……

大家共同生活在一片藍天下,建設綠色北京是我們每一位北京市民共同的責任。為了營造舒適宜居的綠色家園,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清潔美麗的自然環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共同行動起來……

政府表態

再次縮短1號線發車間隔

副市長黃衛前往市政協聽取委員意見。他透露,捷運1號線間隔今年有望再減少11秒。他說,目前1號線最短髮車間隔是2分15秒,通過完善捷運運行的各個環節,今年1號線發車間距有望再縮短11秒,這樣能夠再增加13%的運力。

黃衛還表示,2010年長安街上的公車將配備GPS,以實現對公車的實時調控。此外,北京還將建立公共腳踏車出行體系,促進綠色出行。據了解,到2015年,北京將依託捷運站點和公交場站,建成有3000個服務網點、8萬輛公共腳踏車規模的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逐步形成“公共腳踏車+公共運輸+公共腳踏車”的綠色出行模式。

建言獻策

全面清查 腳踏車道

針對步行、腳踏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2010年4月9日,市政協委員建議應儘快修訂完善人行步道、腳踏車道及停放設施的相關規劃設計標準,以保障步行、腳踏車交通的通行條件和足夠的腳踏車安全停放空間;還應對全市人行步道、腳踏車道進行全面清查,制定人行步道及過街設施、腳踏車道及停放設施改善方案,納入年度疏堵工程。

此外,還有政協委員建議,要加強科技在綠色出行體系建設上的套用,如完善公交智慧型化信息管理體系、整合出租汽車預約服務降低計程車空駛率、採取鼓勵措施擴大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普及等。

建設籌劃

一、進一步理順建設綠色出行體系的體制機制,加強統籌協調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工作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規劃、投資、建設、管理聯動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推進綠色出行體系建設工作;著手研究制定保障綠色出行的地方性法規和相關政策,保障公共運輸優先,保障腳踏車出行、步行方式優先;更新完善相關規劃、設計、建設標準規範,與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及城市建築規劃、建設統籌考慮,為綠色出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增強綠色出行意識,大力倡導綠色出行

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帶頭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廣泛宣傳“綠色出行”理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綠色出行為主題內容的宣傳活動,發揮企業、學校、社區的作用,鼓勵民間團體、環保組織積極參與,建立綠色出行宣傳教育基地和綠色出行志願者隊伍;開展“半小時綠色出行”行動,針對步行、腳踏車適宜短距離出行的特點,制定鼓勵措施,在全市倡導半小時內步行和腳踏車可到達的出行,選擇步行、腳踏車出行方式;採取行政、經濟、技術等綜合手段,進一步引導小汽車科學、合理、文明使用;倡導利用電視電話會議、網路辦公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減少人員流動,減輕交通壓力。

三、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增強公共運輸吸引力

加密軌道交通線網,推進接駁換乘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軌道交通安全運營服務水平。加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力度,改善多方式銜接換乘條件。落實公交場站和路權優先,提高地面公交服務水平。

四、加強規劃、建設與管理,改善步行、腳踏車出行環境

針對步行、腳踏車出行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建議:一是儘快修訂完善人行步道、腳踏車道及停放設施的相關規劃設計標準,保障步行、腳踏車交通的通行條件和足夠的腳踏車安全停放空間;二是加強對侵占人行步道、腳踏車道行為的管理,嚴格禁止小汽車亂停亂放、侵占非機動車道和步行道的違章行為,加強執法,還便道於行人,還腳踏車道於腳踏車;三是對全市人行步道、腳踏車道進行全面清查,摸清現狀,制定人行步道及過街設施、腳踏車道及停放設施改善方案,納入年度疏堵工程,建設一批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示範街區;四是恢復或新建社區腳踏車停車設施,並將腳踏車停放、管理納入社區的基本公共服務,解決腳踏車防盜、維修等問題;五是因地制宜發展公共腳踏車,研究制定鼓勵扶持公共腳踏車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軌道交通站點、公交場站、大型社區及旅遊景區提供服務良好、可持續運行的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形成“公共腳踏車+公共運輸+公共腳踏車”的綠色出行模式。

五、加強科技套用,提高綠色出行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

要研究建立公交信息化建設投資長效機制,完善公交智慧型化信息管理體系,科學最佳化調整公交線網,合理配置公車輛,最佳化車型結構,著力推進節能環保型公車及配套設施建設;整合全市出租汽車預約服務和智慧型調度系統,降低出租汽車空駛率;採取鼓勵措施,擴大高速公路電子收費(ETC)的普及範圍;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與數位電視、移動電視、3G等新媒體的結合,為公眾提供實時、便捷、人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

特點

突出以人為本

交通發展要以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公平、和諧的交通服務為根本出發點,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歷史文化風貌相協調。要建立與現代交通相適應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體制機制,加強交通文明建設,提高現代交通意識,為城市正常運轉和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環境。

突出技術創新

充分發揮首都人才和科技優勢,加快構建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套用力度,推進信息化、智慧型化、產業化建設,全面提升交通系統科技水平。要依靠科技進步,創新管理方式,實現內涵發展、結構最佳化、產業升級和服務延伸。

突出節能減排

鼓勵生產和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汽車,引導交通參與者轉變出行方式和消費觀念,不斷提高綠色出行比重。要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環境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