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發現
陝西歷史博物館日前迎來了秦兵馬俑中唯一發現的綠臉俑,和人們熟悉的肉紅色或粉白色面孔的秦俑完全不同。
這個兵馬俑除了頭髮、鬍鬚、瞳孔是黑色外,臉部顏色全是石綠顏料塗成的綠色。這個綠臉俑是1999年考古學家在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東北部的跪射俑軍陣中發現的,這讓當時發掘兵馬俑的考古專家疑惑不解。因為這是從秦兵馬俑挖掘出土的唯一一個綠臉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這個俑平常控制的很嚴,一般不出展。咱們年年都有秦兵馬俑到國外的展出,但這個綠臉俑只去過台灣。
綠臉俑的出現讓神秘壯觀的秦兵馬俑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專家們也對綠臉俑說法不一。和綠臉俑同時亮相的還有在白鹿塬發現的北周大佛等珍貴文物。
據三秦都市報報導:200812月24日,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經過8個月的改造終於要和觀眾見面了,此次博物館除了對原有的展覽方式進行改變外,還有更多更新更精品的文物向觀眾展出。12月24日晚,兵馬俑非常珍貴的一件文物——“綠面跪射俑”抵達陝西歷史博物館,據悉,綠面俑跪射除了在台灣和兵馬俑展覽館有過短暫展出外,這次是第三次和世人見面。
2008年12月24日晚18時左右,綠面跪射俑從兵馬俑博物館運抵陝西歷史博物館,打開木質的箱子,兵馬俑被嚴嚴實實的包裹著,外面包滿了棉布。
詳細介紹
據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介紹,這件綠面跪射俑即使在兵馬俑博物館也僅展出過一次,平時都是用布將兵馬俑包裹起來的。該俑是考古隊在1999年9月10日在二號坑發現的,整個兵馬俑身上都施以彩繪,尤其是面部彩繪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雙眼炯炯有神。不同於其他陶俑的淡粉色,淡綠面色尤其引人注目,該俑的出土,引起了文物專家的爭論,誰也不能確定為什麼這尊俑的面部要施以綠色顏料,早甚至有人猜測“綠面”有可能是工匠們的惡作劇。與綠面跪射俑一同到來的還有三件文物,一件是文官俑,另外兩件是7號水禽坑出土的划船俑和青銅鶴。
從兵馬俑調過來的文物都放在第一展廳——陝西古代文明展廳,該展廳改造以前叫陝西古代史,改館後陳列將不再從歷史的角度面面俱到地進行反映,而是著重反映古代文明在陝西留下的痕跡。
此次改館之後的陳列將重點放在了周、秦、漢、唐,唐代以後的古代史在陳列中將以“永遠的長安”形式表現。為了迎接展館的重新開放,陝西歷史博物館除了將原來的歷史博物館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繼續展出外,還將增加上千件文物,其中有陝西歷史博物館本身珍藏的一些文物,還將從外面調來一批珍貴的文物,有綠面跪射俑、還有安家墓棺槨、北周大佛、青銅鼎等。預計將於本月底和觀眾見面。
各種猜想
秦兵馬俑中唯一的綠臉俑自從發現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備受關注。自去年3月27日綠臉俑亮相陝西歷史博物館以來,參觀遊客近百萬人,專家學者、普通觀眾紛紛提出各種疑問和看法,爭論至今還在繼續。
猜想1:
工匠們的惡作劇:綠臉兵馬俑是已出土的1500多個秦兵馬俑中唯一的綠臉俑。這尊俑的“綠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意味著什麼?秦俑在製作之初,從服飾、兵器到膚色、相貌都是仿真人真馬,屬於寫實之作。通常我們看到的秦俑,臉部都是粉紅色的,為什麼會有綠臉的兵馬俑?
據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介紹,這件綠面跪射俑即使在兵馬俑博物館也僅展出過一次,平時都是用布將兵馬俑包裹起來的。該俑是考古隊在1999年9月10日在二號坑發現的。整個兵馬俑身上都施以彩繪,尤其是面部彩繪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雙眼炯炯有神。不同於其他陶俑的淡粉面色,淡綠面色尤其引人注目。該俑的出土,引起了文物專家的爭論,誰也不能確定為什麼這尊俑的面部要施以綠色顏料,甚至有人猜測“綠面”有可能是工匠們的惡作劇。
猜想2
萬馬軍中一儺人:有關學者認為,“綠面俑應為軍中儺(音nuó)人”是比較準確的定位。遠古時期驅疫逐邪的巫術祭祀活動在軍中應有流行。首先,當時有儺禮。據記載,儺舞在夏、商、周代納入禮制,並出現“國儺”、“天子儺”、“大儺”等不同規模級別的儺祭。其次,儺禮與軍事性質有關,而秦俑坑是秦軍陣的現實模擬。自周代,“儺禮”成為五禮之一軍禮的一個項目。儺禮主要任務有定期驅儺和為死去的帝王將相送葬。周代儺禮的主角方相氏,由掌管軍政軍賦的大臣夏官大司馬領導。方相氏本人沒有爵位,不在士大夫階級之列,卻是掌管驅鬼逐疫的下層專職軍官。方相氏被稱為“狂夫”,就是因為他們是個子高、力氣大、本領強的軍中能人,由此可見,周代儺禮的禮意是“軍人戰勝鬼疫”。再其次,秦文化與楚文化有較密切的聯繫,而重巫的神秘色彩是楚文化最大的特色。秦陵出土文物有較多的楚文化風格,例如銅車馬上的彩繪紋樣、俑坑中覆抹青膏泥等都與楚文化有較強的聯繫。
猜想3
塗綠臉嚇唬敵人:還有專家推測,戰國時期,出兵打仗,有些國家往往將牛的角上綁上刀,士兵的臉上塗成各種各樣的顏色,裝神弄鬼,藉以嚇到敵方。秦俑臉部塗成綠色也不是不可能。也有專家解釋說,綠色也可能是表現膚色的另外一種手法,本身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猜想4
工匠可能是色盲:“兵馬俑二號坑的一個過洞當時出土了8個跪射俑皆有彩繪,其它俑的臉部顏色都是粉紅色,與人的膚色相近,只有一個俑的臉部顏色是綠色的,讓人感到奇怪。”家住西安昆明路的魯哲文師傅對秦文化頗有研究,他說,綠臉俑的臉部是綠色的,而手是粉紅色的,就排除了綠色人種這樣一種可能。有一種可能是工匠在塗色時出現了失誤,也有可能製作這尊兵俑的工匠患有色盲症,調錯了顏色。
猜想5
創意個性作品:還有一種推測,秦兵馬俑既是秦始皇地下王國的衛戍部隊,同時也是陶塑與彩繪結合的藝術品。這一點,從兵馬俑不同的面部表情、服裝樣式、髮型設計上都得到了印證,充分說明秦俑在寫實的基礎上融入了工匠們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和對人物個性的理解。綠臉俑就是工匠們大膽而個性張揚的“另類”創意。
針對這一說法,有人則認為秦代對工匠要求非常嚴格,每一個工匠要對他的作品負責,要刻上他的名字,倘若出現失誤是要受到嚴懲的,嚴重的會被處死,所以不可能有冒著生命危險進行藝術創作的工匠。
猜想6
特別的護身符:不少參觀過綠臉俑的遊人認為,古代人很注重吉祥祈福等禮儀活動,士兵征戰沙場,最要緊的就是“平安”,所以在臉上塗上綠色,極有可能是暗示“平安”的特別護身符,依憑它的力量來保護身體性命。
也有人不認同這種說法,認為臉上塗綠色當作護身符是沒有依據的,歷史文獻以及一些專業資料均無這方面的記載。
猜想7
少數民族的象徵:“戲劇舞台上的臉譜中紅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詐,黑色代表耿直,而綠色和藍色代表的是外藩,是少數民族的象徵。”讀者楊曉芳說,臉譜給了自己很大啟發,由此推測綠臉俑是融入了某些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色陶俑。楊曉芳說,從地理位置看,秦人在立國初期地處隴東地區,就是今天甘肅東部天水一帶。這裡是一個多民族交融的地區,秦人與少數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歷史文獻看,秦國的臣民是由不同種族組成的,有因為採礦而出名,得到秦始皇賞識的巴族的寡婦清;有非常吃苦耐勞活躍于山地的 (cóng)人,人就是今天四川、湖南一帶的少數民族;至於羌人,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更是秦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再從戰場實際看,秦軍廣泛吸收了不同民族的各種戰法,虛心向不同民族,包括強敵匈奴學習軍事技術。由此可見,地下秦俑軍陣中的綠臉俑很可能就是少數民族的象徵。
猜想8
顏色發生變化:“兵馬俑埋在地下已經2000多年,塗在身上的彩色顏料可能發生了變化,這件綠臉俑由原來的粉紅色變成了綠色。”參觀完綠臉俑,在西安文理學院讀大一的劉曉同學這樣認為。
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其他一些文物專家。有專家解釋說,經過研究分析,兵馬俑身上的彩繪顏色並沒有發生改變,綠色主要塗在衣服上,綠色就是綠色,粉紅色表現為膚色,應該說,只能變淡或白,不可能變成綠色。至於這件兵馬俑為什麼是綠色,目前,還沒有能夠解釋得通的道理。
有關綠臉俑的種種猜測還在繼續,要解開綠臉秦俑這個謎,文物專家認為還有待於對兵馬俑的深入研究和挖掘。
保護研究
文保技術讓綠臉俑熠熠生輝。
據專家介紹,1999年發現這個綠臉俑時,它的頭與身體已經分離,俑頭的出土位置緊挨地面,彩繪表面主要是俑坑洪水沖淹而沉積的淤泥,它和彩繪粘接很緊,彩繪極易被粘掉。考古隊員採取整體打包的方式將剛剛露出一點綠意的綠臉俑俑頭,帶到了實驗室,以便對其進行更精心、細緻的保護與研究。
此時文保科技工作者已全面、系統地揭示了兵馬俑彩繪的層次結構、物質組成、彩繪工藝以及損壞機理,最終確定了行之有效的保護處理方法。為了保住綠色彩繪,專家們在顏料層表面,用牙科調拌刀輕輕挑去已鬆動的黏土;與彩繪粘得很牢的淤泥,用小號手術刀逐層颳去,直到露出彩繪層。
經精心清理和保護後,綠臉傭的臉部、頸部全為粉綠色,雙耳為淺綠色,頭髮、髮髻為赭石色,髮帶為朱紅色,眉毛、鬍鬚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