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在台灣,“咖”為Cast的簡稱,意為演員、角色的意思。
基本簡介
咖就是cast,演員,角色的意思,還有台語中"角", "腳"都發作"咖"的音。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時候的表現非常搶眼而且獲得觀眾的肯定,就會被稱為“綜藝咖”。而那些幾乎沒有什麼作品,但卻經常露臉各個綜藝節目博人氣和眼球的明星也被稱為“綜藝咖”。
等級分類
台灣喜歡把演藝圈的各類明星,按大牌等級分稱為:A咖、B咖、C咖、D咖、E咖、F咖。 其中A咖稱號代表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線明星,也就是人們眼中所謂的大牌明星。而B咖則是比A咖遜色一點的二線明星,C咖又是比B咖遜上一點的三線明星。
按照這個方法,依此類推下去的,就是一些小角色了,而F咖就是用來形容那些在演藝圈中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也就是那種微不足道的小明星。在台灣,如果有藝人被別人稱為F咖的話,那會是一件很傷人自尊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些明星被稱為鐵咖。鐵咖的意思就是有收視保證、有觀眾緣,他們在綜藝節目上都很有效果。
必備素質
作為一個合格的“綜藝咖”,並不是越專業越有名最好,這也是為什麼陳奕迅、章子怡、羅大佑和鄭鈞在《中國最強音》中效果不好的原因。羅大佑、鄭鈞都是音樂界的大腕,但前者悶後者酷、章子怡雖然是國際一線大牌,但說話缺乏爆點,不懂綜藝的節奏,僅靠一個國語不好的鬼馬陳奕迅,根本無法展示出好的綜藝效果。台灣的“綜藝咖”為了上節目,平日會刻意儲存很多“梗”(段子)在節目中用,“綜藝咖”的養成,是需要下工夫的。
知名度
語言表達
豁得出去
多才多藝
著名人物
在綜藝節目發達的台灣,有一批幾乎沒有什麼作品,但卻經常露臉各個綜藝節目的明星,其中趙正平、羅霈穎、小優等就因為很會搞氣氛、爆點多,成為搶手的“綜藝咖”。
隨著大陸綜藝節目的發展,也漸漸出現了一批“綜藝咖”,一開始是選秀評審的熱門,比如黑楠、包小柏、柯以敏;現在有《百變大咖秀》中的“百變五俠”:原本是歌手、模特、主持人、相聲搭檔的大張偉、瞿穎、沈凌、白凱南和賈玲,他們表現力強又放得開,在綜藝模仿這條路上也做得風生水起。此外,沙寶亮在《我是歌手》剛唱完歌,就要到《中國星跳躍》開始跳水;而朱樺則不僅在《百變大咖秀》中做點評,同時還在《我為歌狂》中撿回老本行開始唱歌;海泉、田震、楊鈺瑩等人則是開發了主持才藝。
網友評價
對此,網友評價說:“現在的明星真心不容易,人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是三百六十行,每行都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