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經濟理性主義者往往傾向於回歸政策:放鬆管制,自由市場經濟,國有工業私有化,降低直接稅和更高的間接稅,以及減少福利國家的規模。近似等價物包括Thatcherism(英國),Rogernomics(NZ)和華盛頓共識。在很大程度上,這個詞只是指經濟自由主義,也稱為新自由主義。然而,該術語也用於描述在澳大利亞工黨內的市場導向改革的倡導者,澳大利亞工黨的地位更接近於所謂的“第三條路”。
由於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中使用的一個短語,最高的可能性是這個術語是從那裡得來的,它的現代表征可以在韋伯的使用中得到滿足。其最近的使用在澳大利亞獨立出現,源於“經濟上理性”這一短語,被用作對市場經濟政策的有利描述。它的第一次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在惠特拉姆政府下,它幾乎總是有利的使用,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
現在主導的消極使用在1990年衰退期間得到廣泛使用,並被一本暢銷書“坎培拉經濟理性主義”MichaelPusey所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