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

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

《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是從經濟學、經濟法學、憲法學以及人權四個角度對經濟權利進了全面深入的理論分析,並且緊密聯繫實際提出了具體經濟權利的保障與實現機制。本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理論性與現實指導性兼備的學術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是國內學者力圖解析“經濟權利”這一概念的重要努力之一。《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其一,《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的首要創新在於對經濟權利採取一種立體式的多維透視,這有助於加深對經濟權利內涵的理解。其二,《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視野開闊。作者的研究沒有局限於人權或國際人權法領域,而是在法學視野下,又涉及人權法學、憲法學、經濟法學、民法學等部門學科。其三,研究方法上的綜合與比較。通過對不同領域經濟權利的比較,努力發現經濟權利在不同領域的內涵,通過比較加深對經濟權利的認識。其四,《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也充滿現實關懷。《經濟權利的多維透視》不局限於基本內涵的歷史探索與對比分析,而是在此基礎上密切關注現實中具體經濟權利的保障與實現。

作者簡介

王方玉,曾就讀於蘭州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現任教於華僑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權利與人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雜文和散文10多篇。除講授法律課程外,業餘還講授硬筆書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經濟權利的語義分析與研究現狀

第一節 經濟權利的語義分析

一、經濟與權利

二、經濟權利的多重用法

三、經濟權利多重含義概述

四、經濟權利不同含義之間的差異

五、經濟權利的內涵簡析

第二節 經濟權利在中國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經濟權利多維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一、經濟權利多維研究的基本意義

二、本書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第二章 經濟自由與經濟權利

第一節 經濟自由的形成基礎

一、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興起

二、自由主義思想傳統

第二節 經濟自由主義的形成與基本內涵

一、經濟自由思想形成的歷史脈絡

二、經濟自由主義的內涵

三、經濟自由的有限性

第三節 經濟自由與經濟權利之間的擴張性變遷

一、擴張性變遷的體現

二、變遷的內在力量

三、變遷的要求

第三章 經濟法中的經濟權利

第一節 經濟法中經濟權利的相關研究綜述

一、關於經濟權利的含義

二、關於經濟權利的範圍

三、對已有理論的反思

第二節 經濟法中經濟權利的雙重性

一、市場經濟與經濟法的產生

二、經濟法的雙重性

三、經濟法中經濟權利雙重性的體現

第三節 經濟權力的表達與行使

一、經濟權力的法律淵源

二、經濟權力的基本分類

三、經濟權力的行使

第四節 經濟權利的分類及實現

一、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

二、消費者的經濟參與自主權

第四章 憲政視野下的經濟權利

第一節 經濟權利的憲法淵源

一、西方主要國家憲法對經濟權利的規定

二、中國憲法對經濟權利的規定

第二節 經濟權利的憲法地位、特徵與功能

一、經濟權利的憲法地位

二、經濟權利的憲法特徵

三、經濟權利的憲法功能

第三節 憲政與經濟權利的實現

一、憲政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二、經濟權利對憲政的制度要求

三、經濟權利的憲政保障方式

第五章 人權中的經濟權利

第一節 經濟權利的人權歷程

一、人權運動與經濟權利的提出

二、人權中經濟權利的範圍

三、全球性國際人權檔案中的經濟權利

四、區域性人權檔案中的經濟權利

第二節 人權中經濟權利的屬性

一、人權的代際劃分

二、消極權利與積極權利

三、經濟權利的特性

第三節 人權中經濟權利的實現

一、公民個人對經濟權利的實現

二、國家在經濟權利實現中的義務

三、經濟權利的國際保護

第六章 具體經濟權利簡論

第一節 財產權

一、財產權的含義和特徵

二、財產權的屬性

三、財產權的發展簡史

四、財產權的憲政保護

第二節 教育權

一、“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語詞辨析

二、教育權的屬性辨析

三、公民教育權的具體權利

四、國家在保障公民教育權方面的義務

五、我國教育權實現中的若干突出問題

第三節 工作權

一、工作權及其性質

二、工作權的法律淵源

三、工作權的範圍

四、國家在保障工作權方面的義務

五、工作權的實現

六、集體工作權

第四節 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

一、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的法律淵源

二、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的含義與特點

三、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的權利內容和權利主體

四、國家在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方面的義務

五、最低限度物質幫助權的實現方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書摘

第一章 經濟權利的語義分析與研究現狀

第一節 經濟權利的語義分析

一、經濟與權利

(一)“經濟”的基本解釋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卷》的解釋,“經濟”通常有經濟關係、國民經濟的部門或總體、經濟活動、節約等含義。具體包括:(1)經濟關係。即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也就是社會經濟制度。(2)經濟部門或各經濟部門的總和。(3)經濟活動。包含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在內的廣義的生產過程,也叫經濟過程。此外,“經濟”通常也指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需要。西方語言中的“經濟”一詞,來源於希臘語0ikonomia,原意是“管理家庭”。古希臘歷史學家兼經濟學家色諾芬著有《經濟論》一書,論述組織和管理奴隸主經濟。以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中也套用了“經濟”一詞。他認為,經濟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