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到底為了什麼

書籍信息

書名:經濟到底為了什麼
作者:[美] 約翰·格拉夫 戴維·巴特克

譯者:丁瑩

內容簡介

為什麼物質產品越來越豐富,人們卻仍不快樂?為什麼不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的壓力都越來越大?為什麼我們追求共同富裕,而貧富差距卻日甚一日?為什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幸福指數卻不斷下降……
約翰·格拉夫和戴維·巴特克在本書中引導讀者思考經濟學的一個關鍵問題,即經濟到底為了什麼?繼而給出了一個適合所有經濟制度的簡單目標:為最大多數人提供最大、最長久的幸福。同時,他們駁斥了人們對GDP的盲目崇拜,然後循序漸進地從專業角度闡述了生活品質、安全感、社會公正、幸福、時間和經濟發展等問題,即如何讓經濟成長促成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在醫療保健、退休保障、經濟收入、教育水平、幸福指數、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作出改善,從而創建一個更加幸福、健康、公平且更具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兩位作者不僅回顧了過去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也融入了當今社會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以下場景:當個人和市場、政府共同合作時,我們就能夠創造一種經濟制度,它能夠提供人們真正渴望的事物——幸福、健康、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公平的薪資等——而不僅僅是更多的物質產品。

作者簡介

[美]約翰·格拉夫(John de Graaf)
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紀錄片電影製作人,是暢銷書《流行性物慾症》的作者之一,也是“找回你的時間”組織的執行董事,同時還是“幸福倡議”的協調人,曾多次就過度工作和過度消費問題發表過演講。
[美]戴維·巴特克(David K. Batker)
他是“地球經濟學組織”的執行董事,也是教育和數據中心設計公司的負責人。他幫助世界銀行和其他私有銀行改善了貸款要求和環保標準。他經常就生態系統服務、金融危機和經濟問題發表演講。

目錄

第一章 GDP是衡量經濟的完美指標嗎

為什麼國家如此富裕,大部分人卻如此絕望呢?他們毫無快樂可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生活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日漸減少的工作、福利更是雪上加霜。社會到底進步在哪裡?我們如何才能積極地競爭?難道生活就是為了每天一美元的工資嗎?還是為了生產、消費更多的物品?

第二章 經濟的終極目標:追求最大的幸福

平肖還考慮到了子孫後代的幸福。“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可能意味著在短期之內耗盡所有的資源,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是這樣一來,我們的子孫後代就會遭殃,因此平肖加上了“最長久”這一點。那么,在現實生活中,“為最大多數人提供最大、最長久的幸福”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我們認為,這個原則意味著以下三點:高品質的生活,社會公平公正,可持續發展。

第三章 衡量經濟成功的關鍵:衣食住行

很久以前,戴維曾經做過獸醫助理。有一天,他正在為著名的獸醫約翰·西門子工作,這時西門子問他:“對你來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對於西門子自己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幸福的家。他無法實現所有目標,但是他會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實現目標。樹立正確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處理優先次序。

第四章 攸關生死的醫療保健

根據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我們獲得了氧氣、水、足夠的食物、衣物和住所之後,我們就不必擔心飢餓、受凍或炎熱,我們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健康和安全。當你病重的時候,你只想趕緊恢復健康,健康狀況不佳可能會危及生命。人們死於心臟病、中風或癌症的機率遠遠大於意外、犯罪、自殺、蜂蜜蜇傷、雷擊或恐怖主義導致死亡的機率(以機率的遞減次序排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