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道德重塑

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道德重塑

(二)社會貧困問題的制度倫理批判:作為經濟倫理問題的社會貧困 一、黑格爾主義哲學倫理學的經濟學批判:自由本體的勞動人性論的確立 (一)“國民經濟學的道德”:以“生產性”倫理為中心展開的古典經濟學的德性

圖書信息

封面封面
書名: 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道德重塑
作 者: 李建立、李東方王紅玲
出 版 社: 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4-1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ISBN: 978-7-81112-530-6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問題域,它使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亦即《資本論》第一次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獲得自己新的生存論基礎。經濟現實與傳統倫理之間的矛盾張力突出了社會主義市場實踐的倫理新境遇,而這正是我們關於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研究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呼喚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學研究
在理論要點上,我們突出馬克思對市場經濟的發問方式,即,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以社會貧困問題為出發點,從“人”的角度向市場發問,由真理原則引出道德原則,由經濟規律引出道德規律,即馬克思通過經濟範疇的人格化,從商品經濟規律引出市場契約倫理,從人道主義角度引出市場倫理困境,在自由、誠實和公正的經濟學研究中,以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托起契約倫理與勞動正義,在資本的非人化趨勢中發現資本的人道化趨勢,把古典經濟學的契約交換和勞動正義改造成無產階級的勞動權利呼籲,並由勞動權利進一步要求人的權利。
在研究方法上,我們突出馬克思的生命哲學及其生命釋義方法,把世界的“創造”即解釋看作是一種理性和情感參半的思想活動,強調哲學和科學活動存在倫理前提,認為經濟規律因其不可直接觀察、只能以抽象力來把握的固有屬性而使其帶上某種形上學性質,這就使得經濟學家得以在經濟學世界觀建構過程中以經濟規律來寄託不同的道德情感。所以,經濟理論作為經濟學世界觀的技術化或操作化的表達方式,被馬克思稱作“經濟學家的意識形態”。
而經濟學世界之形上學性質的根源來自於馬克思以“生物學範式”整理經濟世界,強調事物的內在秩序和內在價值,在本體論上以“有機整體”的思考方式肯定事物自身的“生存權利”;在認識論上突出事物的“內在秩序”的不可直接觀察、只能理性把握的形上學性質;在價值觀上,強調倫理和法理只是事物本質的宣告和理想化的反思影像,亦即,事物的本質就是道德實體,而法律旨在保護倫理關係、實施倫理秩序。法理的基礎是道德,道德的基礎是事物的本質。這在經濟學研究中反映出來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秩序規定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表現為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世界觀的理論再造與道德重塑,他既承認現存世界的生存權利及其在倫理與法理上的自我辯護,又從經濟進化中得出現存秩序及其倫理與法理要求的歷史性,從社會歷史的“原始方程式”中邏輯地推出通往未來理想的人道社會的理論通道和現實途徑。
在篇章結構上,本文採取三篇結構,突出馬克思價值——認知結構的動態建構過程,強調馬克思早期思想不是需要擺脫的消極贅生物,而是其理解世界的一種積極的“前結構”,這種.“前結構”作為一種內在的、基礎性的和連續發展的、使知識和道德成為可能的價值——認知結構,規約著馬克思以後思想發展的路徑和方向,以至連馬克思本人也認為“問題並不在於從思想上給過去和未來劃下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在於實現過去的思想”。第一篇“前經濟倫理批判時期”突出自由、幸福和契約正義為理論核心的原子論哲學的自然法框架,及其在解答社會貧困這一時代課題過程中,如何被政治學化和法學化為一種以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關係為中心的“有機理性”和“民主制”理想;第二篇“經濟倫理的經濟哲學批判時期”突出馬克思以經濟學解剖市民社會而將人道主義與經濟學、經濟規律與倫理規律予以深層學理融合所演化出的唯物史觀的核心框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歷史規律載起人道主義;第三篇“經濟倫理的經濟學批判時期”則是唯物史觀的經濟學化過程,從商品——貨幣的形式規定和交換規律引出契約倫理與經濟人的德性要求;這種契約倫理在生產領域的貫徹使得勞動價值論被“徹底化”為剩餘價值規律,從而扭轉了勞動價值論的倫理方向,使等價交換、契約倫理和勞動正義成為無產階級的倫理武器,指出經濟規律的人道主義的進化方向,從而要求共產主義公平,即,超越平等主義的勞動權利,視真正的人的權利應該是考慮個體差異的不平等權利。

作者簡介

李建立,男,1968年生,河南虞城人。1984-1988年就讀於陝西農校牧醫系,畢業後在陝西銅川種雞場工作;1996-1999年就讀於雲南師範大學政經系,以“價值發生論引論”為題獲哲學碩士學位;1999-2002年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以“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為題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講師,長期從事西方經濟學、馬克思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法律倫理學與哲學倫理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李東方,男,1966年生,陝西銅川人。1985-1989年就讀於寶雞師範學院政教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89-1993年就讀於雲南師範大學政教系,以“社會經濟與人權初探”為題獲哲學碩士學位。現任昆明學院政教系講師,長期從事馬克思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與經濟思想史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王紅玲,女,1968年生,湖北襄樊人。1986-1988年就讀於湖北廣播電視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湖北襄陽育紅學校工作;1993-1996年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法商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經濟法系教師;2004-2007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以“企業信用法律制度研究”為題獲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9~11月在德國馬普外國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做訪問學者。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經濟法系講師,長期從事經濟法、商法、金融法、銀行法、票據法、契約法、公司法和企業法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目錄

緒言
第一篇前經濟倫理批判時期(從“中學畢業作文”到《德法年鑑》)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學生時代的生命追問——從新教價值觀到自由本體論
一、人性自由與人類幸福:一個尋求與自然(基督)一致的少年新教徒
(一)自由與責任、權威與理性:人獸自然分野下的自由人性設定
(二)自由與決定、使命與痛苦:社會原則、肉體原則與精神原則
(三)完美境地:個人尊嚴、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
(四)救贖之路:世俗的德行(人道)與基督本人的道(天道)
(五)國家理想:開明元首政治——民主政治的德意志形態
二、青年馬克思大學時代倫理價值觀轉變的三個來源或動力
(一)父母的箴言
1.良心、意志與尊嚴
2.為自己開闢道路,為神聖義務鋪路
3.天賦理應受到酬勞,天賦應使自我完美
4.經濟學課程與卡爾式賬單:青年馬克思對待經濟學與經濟問題的最初態度
(二)浪漫詩情和文藝活動:被愛情和詩歌喚醒的自我解放與自由個性
1.自我畫像對基督聖像的排擠:青年馬克思詩情活動中的自我中心轉向
2.現有之物與應有之物的截然對立:青年馬克思對自由概念的詩情闡釋
3.幻滅的詩情結局:在靈魂深處尋覓生命的永恆之美與和諧之音
4.否定帶來的諷刺狂熱:自由的人道精神對現代科學的戲謔與挑戰
(三)尋求“事物本身的理性”:法哲學思想試驗中的“現代世界哲學”背景
1.啟蒙精神的德國思辨形式:青年馬克思哲學活動中的德國古典哲學背景
2.應有之物與實有之物的對立:“沒有哲學就無法前進
3.形式必然從內容中產生:將新的神安放進塵世的中心
4.誘入敵人的懷抱:建立與現代世界哲學的密切聯繫
三、“博士論文”中的理性自然觀:一種以自我意識立論的自由本體論
(一)懷疑方法與表象自由:哲人的自我意識及其在世界創造過程中的情感與原則
(二)哲人形象與哲學態度:哲學體系的歷史必然性及其人格化生活歷程所產生的自然倫理與知識倫理問題
(三)德謨克利特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比較:哲學——科學活動的倫理前提與青年馬克思的原子概念
(四)原子形式規定(抽象的個別的自我意識)的實現:原子偏斜的三個倫理結論
1.抽象的個別性與人的自由對立
2.先決條件懸置與人的幸福寧靜
3.原子間性與自然法一契約正義
第二章 市場化初期社會貧困問題的制度倫理批判
——有機理性對物質利益問題的初步回答
一、《萊茵報》時期:有機理性與契約正義
(一)自然法一契約論:“國家的有機理性
1.真理與道德的基本關係:真理原則作為道德原則
2.理性主義的國家法哲學:“國家的有機理性”對自然法一契約論的新概括
3.國家制度構思與機構設計的倫理批判:多重國家原則的混合與政治異化問題
(二)社會貧困問題的制度倫理批判:作為經濟倫理問題的社會貧困
1.習慣法與“開明的立法”:自然階級的自然權利與習慣權利問題上的動物法與人類法
2.社會貧困問題的立法權批判:社會貧困是立法的貧困“'
3.社會貧困問題的行政權批判:社會貧困是治理的貧困
二、從《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至《德法年鑑》時期:《萊茵報》制度倫理批判的深化
(一)“應有的雙重化的同一性”困境:社會本質的二元論中的盲目的自然必然性
1.黑格爾論述本質的邏輯學原理是偷換邏輯:與黑格爾哲學倫理學明確劃界
2.“應有的雙重化的同一性”:道德哲學探索中人道與歷史雙重批判視角的萌芽
3.國家制度的非理性政治契約本質:政治異化的歷史進程與財產倫理的歷史演進
(二)現代問題的經濟批判:作為經濟問題的現代問題及其人道結局
1.人的解放就是消滅商品經濟:制度一權利批判向經濟批判的深入
2.人的解放就是共產主義:人道主義原則與經濟學原則的潛在結合
第二篇經濟倫理的經濟哲學批判時期
(從《巴黎手稿》到《新萊茵報》)
第三章 倫理學批判與經濟學批判的初步融合
——“國民經濟學的道德”與“道德的國民經濟學
一、黑格爾主義哲學倫理學的經濟學批判:自由本體的勞動人性論的確立
(一)與黑格爾主義哲學倫理學再劃界:“從自身開始的實證真理”的唯物確證
(二)黑格爾否定性辯證法的異化勞動解讀:“人的勞動本質”的經濟學確證
(三)“實踐的人道主義”:人的真正生命和生命表現是自主活動和自由活動
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倫理學批判:對勞動價值論的實踐的人道主義反思
(一)勞動價值論的實踐悖論:“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
(二)勞動價值論的異化本質:“國民經濟學只不過表述了異化勞動的規律罷了
(三)勞動價值論的歷史結語:“共產主義是最近將來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則
三、經濟學與倫理學的關係:“國民經濟學不過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現道德規律
(一)“國民經濟學的道德”:以“生產性”倫理為中心展開的古典經濟學的德性
(二)“道德的國民經濟學”:以“德性”倫理為中心展開的古典經濟倫理悖論
(三)人的本質活動領域的學科異化:經濟學與倫理學分離問題的解決
第四章 歷史唯物主義框架中的經濟倫理問題
——經濟分析的倫理基礎與倫理問題的經濟分析
第三篇經濟倫理的經濟學批判時期(《資本論》及其手稿)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屬檔案
附屬檔案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