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始於北宋宣和年間的一種附加雜稅。
1.始於北宋宣和年間的一種附加雜稅。
制錢:明清兩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錢幣體制由官爐鑄行的錢幣,以別於前朝舊錢和本朝的私鑄錢。並對舊錢、私鑄錢進行取締和制約。明代制錢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
明代制錢 清代制錢 宋代制錢 價值宋代雜稅經制錢和總制錢的合稱。經制錢始於宣和四年(1122),系經制江淮荊浙福建七路諸司財計(簡稱經制使)陳遘所創,故名。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宋代附加稅之一種,後一度廢除。紹興五年總制使又仿照上法徵收於是又稱“總制錢”。參閱《宋史.食貨志一﹑二》。
簡介蘭,草名,非色名也。 茶蘭,又名菘蘭,不結子,傳種以莖。 染,音冉,從水,水者所以染木,梔茜之屬。
"經總制錢是南宋時期一種無名雜斂
概況 詳情經制使是宋代時期的一種官職名稱。
簡介1459.6畝。又捐制錢1萬串分交屬縣發商生息,充作為經費。 附:書院...,住院肄業,按月給膏火制錢二千五百文。住外準給半分膏火,每月與外課生童官課兩次。獎金額數臨時酌定。其考取一等一名獎嘗制錢兩千文,二名、三名各制錢...
經總 拼音: jīn�� zǒn�� 解釋: 1.見"經總制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