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石藤[中藥]

絡石藤[中藥]
絡石藤[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過牆風,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尖齒臭茉莉 Decne.ex Planch.帶根的全株。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偏頭痛,白帶,子宮脫垂,濕疹,瘡瘍。

基本信息

生理特性

本品莖呈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直徑1~5mm;表面紅褐色,有點狀皮孔及不定根;質硬,斷面淡黃白色,常中空。葉對生,有短柄;展平後葉片呈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200px,寬0.7~87.5px;全緣,略反卷,上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淡,革質。氣微,味微苦。

產地

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台灣等地。主產於江蘇徐州、南京、鎮江,安徽蕪湖,湖北孝感,山東青島;此外,廣東、廣西亦產。銷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山東、遼寧、北京。

入藥部位

植物乾燥帶葉藤莖。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雷公炮炙論》:凡採得(絡石藤)後,用粗布揩葉上、莖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時,出,切,日乾,任用。

性味

味苦,性微寒。

歸經

心、肝、腎經。

功能

有祛風通絡,涼血消腫的功效。

主治

用於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損傷。

相關配伍

1、《外科精要》:治腫瘍毒氣凝聚作痛:鬼系腰一兩(洗淨曬乾),皂角刺一兩(銼,新瓦上炒黃),瓜蔞大者一個(杵,炒,用仁),甘草節五分,沒藥、明乳香各三錢(另研)。上每服一兩,水酒各半煎。潰後慎之。

2、《近效方》: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絡石草二兩。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盞,去滓,細細吃。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禁忌

《本草經疏》 :陰髒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相關論述

1、《綱目》:絡石,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變白耐老,即醫家鮮知用者,豈以其近賤而忽之耶。服之當浸酒耳。

2、《得配本草》:絡石,配射干、山梔,治毒氣攻喉。配參、苓、龍骨,治白濁已甚。

3、《要藥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伸屈者,服之無不獲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義》:絡石氣味,《本經》謂之苦溫,蓋以功能通經絡活血而言之,故以為溫。然《本經》主治,純是熱症,則非溫熱可知,故《別錄》改作微寒,而《御覽》引李當之說,且以為大寒也。此物善走經脈,通達肢節,《本經》主風熱死肌,《別錄》養腎,主腰髖痛,堅筋,利關節,皆即此義。其治癰腫、喉舌腫,口乾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別錄》謂其除那氣,則以邪熱而言。凡《本經》、《別錄》邪氣二字,所賅最廣,其實各有所主,並非泛辭,讀者當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驚入腹四字,則不甚可解,當付闊疑。恭謂療產後血結大良,蓋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絡,是以主之。又謂主蝮蛇瘡毒心悶,則清熱泄降,固解毒之良藥。又謂刀斧傷瘡,敷之立瘥,則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謂主一切風,即《本經》治風熱死肌,《別錄》利關節之義。今用以舒節活絡,宣通痹痛甚驗。

5、《本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

6、《別錄》:主大驚入腹,除邪氣,養腎,主腰髖痛,堅筋骨,利關節。

7、《藥性論》:主治喉痹。

8、《唐本草》:療產後血結。蝮蛇瘡,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悶;刀斧傷諸瘡,封之。

9、《本草拾遺》:煮汁服之,主一切風。

10、《中國藥植志》:祛風止痛,通絡消腫。適用於關節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諸瘡,去咽喉腫痛。

11、《中國藥植圖鑑》:預防流產。

中醫藥文化(二)

中國醫藥自古就是一項充滿神秘的藝術。望、聞、問、切,就能診斷,開具藥方基本藥到病除。不起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你想了解中國這項獨具魅力的文化嗎?你想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的知識強身治病嗎?那就快快走進這座奇妙偉大的殿堂,領略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