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胎瓷

絞胎瓷是採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頭紋理一樣的效果,上釉後燒造成絞胎瓷。 唐懿德太子墓曾出土三彩絞胎騎馬射鵰俑。 1972年陝西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絞胎騎馬俑,是目前僅有的一件絞胎瓷塑。

絞胎瓷

始創於唐代,是唐瓷的一項新創造,同時期還有秘色瓷、彩繪瓷、花釉瓷等等。
絞胎瓷是採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頭紋理一樣的效果,上釉後燒造成絞胎瓷。由於兩種胎體燒造條件不同,對工藝的要求很高,裝飾效果猶如犀皮漆器一般,產量不大。唐懿德太子墓曾出土三彩絞胎騎馬射鵰俑
古代陶瓷品種。亦稱“攪胎瓷”、“透花瓷”。用白、褐兩種色調的瓷土相間揉和在一起,然後拉坯成形,胎上即具有類似木紋的紋理,最後上釉入窯焙燒而成。陝西、河南的唐墓曾出土有絞胎杯、碗、三足小盤、長方形小枕等。1972年陝西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絞胎騎馬俑,是目前僅有的一件絞胎瓷塑。絞胎瓷始於唐,宋靖康之變後燒制中斷。1981年。修武縣當陽峪陶瓷廠經過數百次試驗,又成功地仿製了絞胎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