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優勢貿易模型

勞動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國的勞動力資源在某一給定時間都是固定不變的,且具有同質性,勞動力市場始終處於充分就業狀態;

前提條件

1、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並且只生產兩種商品;

2、勞動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國的勞動力資源在某一給定時間都是固定不變的,且具有同質性,勞動力市場始終處於充分就業狀態;

3、勞動力要素可以在國內不同部門之間流動但不能在國家之間流動;

4、兩國在不同產品上的生產技術不同,並且 ,兩國的技術水平都保持不變;

5、規模報酬不變;

6、所有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沒有任何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有足夠的力量對市場施加影響,他們都是價格的接受者;且各國生產的產品價格都等於產品的平均生產成本,沒有經濟利潤;

7、實行自由貿易,不存在政府對貿易的干預或管制;

8、運輸費用和其他交易費用為零;

9、兩國之間的貿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慮貨幣在國家間的流動。

判斷

1、如何判斷一國在哪種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

(1) 用勞動生產率,即通過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率來衡量。產品j的勞動生產率可用(Qj / L)來表示,其中Qj是產量,L是勞動投入。如果一個國家使用單位或相同數量的資源能夠比另一國生產出更多的某種產品,那么該國在此產品生產上具有比別國高的勞動生產率,即該國在此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

(2) 用生產成本,即用生產1單位產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數量來衡量。單位產品j的生產成本(勞動使用量)可用αLj = L / Qj來表示。

在某種產品的生產上,如果一國單位產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於另一國,那么該國在此產品上就具有絕對優勢。

2、比較結果(原因和流向)

3、貿易利益

4、價格的確定(局部均衡分析)

分析

假定A、B兩國,擁有同質的(Homogenous)勞動資源,生產同質的F商品和C商品。又假定A國生產1單位F商品需要耗費8單位勞動,生產1單位C商品需要耗費4單位勞動;B國生產1單位F商品需要耗費10單位勞動,生產1單位C商品需要耗費2單位勞動。同時還假定A、B兩國不發生技術進步,也不存在生產的規模效應,即生產成本不變(Constant Production Cost)。可以有如下表所示之“兩個國家——兩種商品的貿易模型”(Two-Country-Two-Good Trade Model)。


A國 B國
F商品 8 10
C商品 4 2

如果商品交換以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Barter Trade System),則在沒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兩種商品在兩國國內市場上的交換比率(Domestic Exchange Ratio between the Two Goods)或“用一種商品數量表示的另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Relative Price of One Good in Terms of Units of the Other Good) Ra 和 Rb 必須依等價交換的原則來確定。即:

Ra=1F:2C Rb=1F:5C  以上模型表明,A國在F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B國在C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因為它們各自都可以以比對方絕對低的成本從事某一特定商品的生產。依照絕對優勢理論,各國都應集中致力於生產自己最擅長的產品,也就是說在經濟資源充分就業的前提下,它們各自國內的經濟資源(勞動)應該向其最擅長的部門轉移。現假定A國原來從事C商品生產的16單位勞動轉而生產F商品;B國原來從事F商品生產的10單位勞動轉而生產C商品。結果是A國F商品產量增加C商品產量減少,B國F商品產量減少C商品產量增加,兩國總起來考察,F商品和C商品各淨增加了1單位。依據絕對優勢理論重新配置資源帶來了世界生產總量的增加,當然也就提高了世界的總體消費水平。

在開放市場進行貿易的條件下,兩種商品的(International Exchange Ratio between the Two Goods)國際市場交換比率或國際市場上商品的相對價格 Ri 必須介於兩國的國內交換比率之間,即:

Ra>Ri>Rb 或者 5C>1F>2C  如若不然,貿易勢必無法進行。因為只有這樣,參與貿易的雙方才都能獲得貿易利益。如果兩國間的競爭最終使國際市場上1單位F商品同4單位C商品相交換。即:

Ri=1F:4C  則A、B兩國通過參與國際貿易都能確定地獲得貿易利益。同他們各自的國內交換比率相比,A國每出口1單位F商品的淨利益為8單位勞動,每進口1單位C商品的淨利益為2單位勞動;B國每出口1單位C商品的淨利益為1/2單位勞動,每進口1單位F商品的淨利益為2單位勞動。

各國發揮自身擁有的絕對優勢,在貿易往來中都能各得其所,再也看不到所謂的“零和遊戲”。普遍存在著的貿易利益表現為勞動的節約。節約下來的勞動可以再投入生產,進一步增加商品的產量和社會消費總量。節約下來的勞動也可以用於休閒、娛樂、健身、教育等方面,使社會成員的閒暇增加,進而從另一個方面提高社會生活的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