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社自由及其限制

《結社自由及其限制》是由劉培峰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7月1日)
叢書名: 民權學子文叢
平裝: 333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802307186
條形碼: 9787802307186
尺寸: 23 x 15 x 1.5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劉培峰,陝西橫山人,北京師範大學法學副教授。1990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法學本科,1996年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碩士畢業,200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學位。曾為基層法院法官、地方高校教師,2003~2006年在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為人權理論、非政府組織立法與管理。主要研究成果有:《社團的管理與放任》(《法學研究》2004年第4期)、《文化、權力網路中權利訴求的表達與實踐》(《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非政府組織參與的幾個問題》(《學海》2005年第5期)等,並有論著、譯著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結社自由研究領域內的第一本專著。全書系統分析梳理了結社自由的概念、功能以及結社自由的理論基礎等問題;深入探討了結社自由的限度;針對目前我國社團立法的熱點問題,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本書意圖表明:結社自由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邏輯,是基本的人權,也是保障人權的基本方式。多元的、多樣性的社團根植於人的基本需求之中,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結構性需求。

目錄

緒論 問題與方法
一 結社自由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意義
二 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三 研究方法及本書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結社自由的概念分析
引言 概念分析的基本理路
第一節 結社自由的概念
一 結社自由的含義
二 更進一步的分析
二 更進一步的分析
第二節 結社自由的價值取向
一 結社自由的價值取向
二 結社自由的後果:公共領域和公民社會的形成
第二章 結社自由理念和制度演進的歷史分析
引言 歷史分析的邏輯與方法
第一節 前資本主義時期社團發展的成因和啟示
一 傳統社會社團的成因
二 傳統社團的特點
三 傳統社團的啟示
第二節 近代社會發展與結社自由
一 社會結構轉型和結社自由
二 近代結社自由理念和制度發展的歷程
三 結社自由的國際人權標準
四 當代結社的新特點
五 結社自由發展的兩種模式
第三章 結社自由的功能分析
引言 功能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結社自由與個人德性的成就
一 結社自由與個人德性的成就
二 結社自由與個人需要的滿足
三 結社自由與公共道德
四 結社自由是個人權利實現的重要方式
第二節 結社自由與社會參與、社會動員
社會結構分化與結社自由
二 社團參與公共生活的兩種模式
三 結社自由與民主
第三節 結社自由與社會治理
一 結社自由與社會治理
二 社團參與治理的理論基礎
三 社團參與社會治理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 結社自由的制度分析
引言 制度分析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結社自由的限度
一 結社自由的外在限度
二 結社自由的內在限度
第二節 結社自由的限制
一 結社自由的巨觀限制
二 社團活動的微觀限制
第三節 社團管理的模式選擇
一 社團管理的兩種思路
二 社團管理的兩種模式
第五章 結社自由和中國的社團立法
引言 中國結社自由問題的背景
第一節 中國社團的現狀分析
一 社團發展的歷史背景
二 社團數量和樣態的分析
三 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社團立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一 社團立法史的簡短回顧
二 秩序中心主義及其後果
三 現行社團立法的總體情況
四 法律缺位與觀念滯後:對現行社團立法的評價
第三節 中國社團立法的若干原則性思考
一 技術導引與治道變革
二 觀念變革與制度完善
結語認真對待結社自由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