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單位

結構單位是指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粒複合體,比較穩定,分布在全剖面,結構體的界面清楚,彼此間易分開,亦稱結構體。其中,經過團聚作用而形成的結構體稱為團聚體,孔隙性較好,主要分布在耕層,一般直徑小於10,常用篩分法或水中沉降法分開。

常見的結構體有以下幾種:①塊狀結構體一般出現在有機質含量少,質地黏重的土壤,表層、底層和心土層都可見到,結構體內部緊實,孔性很差。②核狀結構體常見於黏重的心土層,由石灰質或氫氧化鐵膠結而成。③柱狀結構體多出現在黏重的底土層、心土層和柱狀鹼土的鹼化層,結構體之間常出現大裂縫,造成漏水漏肥。④片狀結構體常出現在犁底層,旱地犁底層過厚,影響植物紮根和上下層水、氣、熱的交換以及對下層養分的利用,但水稻土具有一定厚度的犁底層,可起到減少水分滲漏和托水托肥的作用,水旱輪作和深耕是改造和加深犁底層的良好方法。表層土壤如果存在比較厚的片狀結構體,稱為土壤結皮,乾後裂成大口,耕翻後形成大土塊,不易破碎,容易撕斷根系。⑤柱狀結構體形狀與柱狀結構體相似,但稜角明顯,性質與柱狀結構體相同。⑥團粒結構體疏鬆多孔,是優良的土壤結構體,耕層較多,其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高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