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中國文學傳統

結構中國文學傳統

《結構中國文學傳統》作者陳國球編著的《結構中國文學傳統》為“”之一,全書分為結構主義與文學史、傳統的詮解、古典的現代意義、文化政治這四個部分,收錄了文學結構與文學演化過程——布拉格學派的文學史理論、“抒情精神”與中國文學傳統——普實克論中國文學、從“後設詩歌”的角度看司空圖《詩品》、文學教育與文學經典的傳遞——中國現代文學在香港國中課程的承納初析等內容。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陳國球,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東京大學訪問學人,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著編有:《鏡花水月》、《唐詩的傳承》、《文學香港與李碧華》、《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國文學史的省思》、《感傷的旅程》、《文學史憶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書寫文學的過去》(合編)、《文學史》集刊(合編)等。陳國球,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東京大學訪問學人,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著編有:《鏡花水月》、《唐詩的傳承》、《文學香港與李碧華》、《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國文學史的省思》、《感傷的旅程》、《文學史憶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書寫文學的過去》(合編)、《文學史》集刊(合編)等。

圖書目錄

一、結構主義與文學史

文學結構與文學演化過程——布拉格學派的文學史理論

文學?結構?接受史——伏迪契卡的文學史理論

二、傳統的詮解

“抒情精神”與中國文學傳統——普實克論中國文學

如何了解“漢學家”——以普實克為例

“抒情傳統論”以前——陳世驤早期文學論初探

文學禊祓——胡蘭成與中國文學風景

“文化匱乏”與“詩性書寫”——林庚《中國文學史》探索

從宋詩到俗話文學——論胡適構築文學史的程式

三、古典的現代意義

從“後設詩歌”的角度看司空圖《詩品》

文學批評與文學的傳承——《唐詩的傳承》序論

明代復古派詩論的文學史意識

四、文學的文化政治

文學教育與文學經典的傳遞——中國現代文學在香港國中課程的承納初析

感傷的教育——香港、現代文學和我

在倫敦遇上1981的中國——史本德與霍克尼的《中國日記》及其它

詩亡然後怪獸現——讀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