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細石器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的一種新的石器加工工藝,一般是指採用間接打擊法製成的小型細石核、細石葉和用之進一步加工而成的石器,它們一般在寬1.5厘米、長5厘米以下 。它們多數是為裝備骨、木等複合工具的石刃而專門製作的。與其他石器製作技術相比,細石器工藝要求製作者具有清晰嚴謹的技術設計以及嫻熟精湛的操作技能,反映出石器打制技術前所未有的進步性與複雜性。出現年代

主要材料及性狀
所用石料主要是瑪瑙、燧石、碧玉、蛋白石。細石核常見有圓柱形、圓錐形、楔形、扇形等
用途
將細小石器鑲嵌在矛炳、骨頭、鹿角、木器,和不常見的磨光石器上。
相關新聞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多個文化層細石器遺址

從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及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成都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東部的參雄尕朔遺址進行了為期兩年的系統性調查與發掘,首次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發現多個文化層細石器遺址。
玉樹州治多縣東部的參雄尕朔遺址,位於治多縣的立新鄉的通天河畔,離縣城50公里。該遺址所在區域屬高原草甸區,海拔4030米,遺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1.5萬平方米。
2012年8月,玉樹州聯合考古隊曾在這一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小面積試掘工作,共獲取細石葉、細石核等各類石製品1000多件。2013年8月,聯合考古隊繼續進行挖掘,考古人員共清理灰坑3個、石堆遺蹟11處,獲取石製品2000多件,除石製品外,還獲取了動物骨骼、炭粒等其他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