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街道

紫水街道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城東北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物流中心。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下轄海營街、和平街、解放街、姚圍孜街、徐店街、五里墩街六個居委會,73個居民組。總人口65346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紫水街道位於河南光山縣城東北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物流中心。轄區面積3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5萬畝。辦事處位於海營社區光南東路。
紫水辦事處北接十里鎮,南隔潢河與槐店、斛山鄉相眺,東臨潢川卜塔集鎮,西到弦山街道辦事處。是一代名相司馬光的誕地,是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鄧穎超的祖居地。下轄海營街、和平街、解放街、姚圍孜街、徐店街、五里墩街六個居委會,73個居民組;三里橋、前樓、余集、柳店、馬灣五個行政村,73個村民組。總人口653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938人,農業人口17408人。

自然環境

境屬大別山淺丘陵向淮河平原過渡地區,城區地勢西高東低。屬亞熱帶向溫暖帶過渡氣候,雨水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充足,年均氣溫15.4℃。年均降雨量1060毫米,年均日照1990小時,年均無霜期226天。

行政區劃沿革史

紫水街道辦事處於2005年12月省鄉鎮機構改革時成立,由原城關鎮劃分而來,與弦山辦事處以弦山中路為分界線。現有行政及工勤服務人員32人,事業人員25人。辦事處確立了“社區建設爭一流、目標考核爭先進、經濟排位爭名次”的工作目標,以服務全局、突出穩定、立足建設、加快發展為己任。抓作風,強化服務職能;抓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抓機遇,謀求經濟發展,在困難中謀發展,以發展促穩定;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和諧紫水、平安紫水、魅力紫水。

產業與建設

農業

種植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油料作物為輔。耕地面積12508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6815畝,旱澇保收田6238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280元。馬灣、三里橋、前樓等地的無公害大棚蔬菜,前樓、余集的苗木花卉和退耕還林,柳店、三里橋、前樓的養殖業是特色產業。現有農村機電灌站7個,機電井35眼,村村通電話,通大路。

商業

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建築材料、餐飲娛樂、現場充絨、羽絨材料及商貿超市業。海營街、公安街主要經營服裝百貨;正大街、弦山路集中為餐飲業。新時代花園廣場、羽絨材料大市場商賈雲集、商業發達,是縣城商業發展重地。

工業

原有紡織器材、麻紡、皮鞋、運輸等十多家企業。企業破產改制後,只有運輸公司、皮鞋廠存在。近年來,羽絨、灶具、彩瓦行業逐步興起,新興絨毛加工企業10餘家、3家灶具廠及2家彩瓦廠。光山縣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藍天集團驛光公司投資4億元,興建甲醇廠;縣級重點企業白鯊集團的產品——刺條,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

東城建設

2002年縣政府開發東城,在老城區一環路以東,四環路以西,龍山南乾渠以北,新老寨河路交界以南,規劃東城新區。在礦產路以北建立“五里墩工業園區”;在九龍路以南、官渡河以北建設大型綜合貿易市場;在九龍路以北、礦產路以南建立行政辦公區;修建紫水河河堤,綠化美化河兩岸;建設大型休閒廣場、體育場和景觀街,興建高品位的住宅小區以及文化、教育、醫療、娛樂等公共設施。2005年底,縣“四大家”、老幹部局、人武部、林業局等20多個行政單位入駐東城,“紫弦庭苑”、“頤然小區”、“東苑商城”、“誠信小區”等十多個商住小區興建。東城新區成為行政管理、金融商貿服務、生產加工經營、信息科研開發、居住休閒、旅遊娛樂融於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開放型、有競爭力的生態園林城區。

交通運輸

城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礦產路、海營路、司馬光路、九龍路、東二環、東三環、弦山路等主要幹道是水泥路面,兩邊是綠化帶、人行道。主要幹道水、電、電信、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完善。

文衛與社區

文化

境內有縣電視台、有線電視台、文化館、體育中心、數碼有線電影院、青少年文化宮。經常組織文藝演出、體育競賽、書畫展等各種文化活動。

衛生

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城關二院在境內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骨科、兒科、眼科、皮膚科、放射科、檢驗科、B超、胃鏡室等20多個科室,配有電視胃鏡、B超、CT機等設備。

社區

海營社區投資300多萬元,打造社區服務平台,內設計生、戶籍管理、再就業(優惠證辦理)、低保優撫等便民視窗,社區服務大廳內有電子滾動屏、電子觸控螢幕、電腦等設備,建有未成年人教育、人口培訓學校;建有文化廣場、娛樂中心,社區居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

旅遊景點

司馬光故居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生於光山,其故居位於縣城正大街中段東側,為座北朝南的四合院,現有明代建築五間,清代及後修復前廳、後堂、廂房、書齋、客房等二十餘間。另有千年古柏,司馬井(宋代)、養粹亭、宋代青石獅、宋代縣衙使用的銅鑼及元代漢白玉石獅等文物。2004年3月,信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一批市文物保護單位。

鄧穎超祖居

鄧穎超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祖居位於光山縣城司馬光中路的白雲巷(原貢院街筷子巷),座北朝南,前後兩進,東西兩院,中置一廳。建築結構嚴謹,格扇門窗古樸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點的清代建設。2004年3月,信陽市人民政府公布鄧穎超祖居為第一批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