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紫山村有一條6公里長,寬3.5米的水泥路,可連線鄰近幾個行政村及鎮區道路,交通便利,村中建起紫山村辦公樓一座,學校1所,有衛生所,有分布5 間山村商店,貨物齊全。該村有大面積的山林,一進村可見到處綠綠蔥蔥。
歷史沿革
紫山村地處將軍山南麓,村落在大山之後,原屬坂頭大隊管轄,1984年由坂頭大隊劃出,以黃氏堂號紫雲,取名紫山為村名。紫山村舊屬南安市二十八都管轄,舊稱為南安市二十八都山後鄉,解放後,該村曾設:東田區坪峰鄉政府的所在地,至一九八四年改名為紫山村。
紫山村始祖黃克讓公於明朝(1425年),由河南光州固始縣入閩,往泉州開元寺,分支同安金柄再進入山後,定居繁衍,至今已有582年。祖先入山後村,看中本村景觀迷人,山清水秀,景物壯觀,前者有將軍山,村中有覆鼎金山,也叫山母頭,圓面文形,村外環的山脈十分像龍、像獅、像大象,還有三龜大燕,一處虎形,使人留戀,自此定居。
紫山村有位將軍,其一生秉公報國,無私無畏,功勳卓著。其時倭寇入侵,戰鬥中將軍被殺頭殉國,皇帝賜給金頭顱,並運棺回本地安葬,賜給“聖旨”牌和玉帶,現有將軍墓一處。
紫山村現留有清朝古民居建築10多座,古民居是“帝殿式”,景觀資源尤其豐富。村落中祠堂,有供奉五王府的“靈晉館”,供奉清水祖師的橋頭庵,聯云:庵拱軍山神保後山福壽同軍山悠久,宮臨橋水佛名清水聲靈與橋水長流。廟宇周邊,古老的楓樹,相思樹,大柏樹,遮擋住村子的末端。在每年的正月初十日,村民們都要組織四百多人的大型隊伍,游香刈火,消災去禍,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村落中央,有一棵大榕樹,樹齡已有500多年。它是本村的象徵,有四層樓高,寬30米,樹幹要7個人才能合圍,葉子長年綠色,外形像一朵花菜,又像一支傘遮蓋著,夏天在樹下乘涼,十分涼爽。榕樹旁邊有一塊石碑,是乾隆二十七年,為村官所立,記載著村中幾處風水寶地的具體情況。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紫山村的村民利用山區優勢,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出產大量優質大米,遠近聞名;同時利用沿溪雜地種植岩蔥,香甜可口,是優質的蔬菜;又在山坡上種植筍竹,可制大量的酸筍,味道酸甜,開胃助消化,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