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村頭村明朝開村,梁姓,位於南莊鎮紫南村北面,占地223畝,人口1079人。村頭村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僅在明清兩代就有弘治二年(1489年)舉人、弘治三年進士、官職為監察御史、漳州知府、福建參政的羅列。民國6年至34年分別擔任大元帥委員、國民黨革命軍第五軍十六師一團團長、廣東遊擊區第一縱隊司令、軍事委員會少將、建國後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的陸滿。還有參加過珠江游擊大隊西海戰爭的游擊大隊長劉登等名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嶺南水鄉村頭村碧水環繞,河涌密布,榕樹蔭蓋,至今還保留著嶺南建築風格的祠堂、書舍、民居等2000平方米。目前,村頭村正結合自身優勢,發揮歷史文化底蘊,以“生態、水鄉、宜居”為主線,把自然生態、水鄉風貌、民俗活動、傳統美食等有機結合,全力改造與古村風貌相得益彰的原生態旅遊項目,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和利用。

1、整體村容村貌

進村牌坊和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環村大道。 進村牌坊和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環村大道。

近幾年,紫南堅持以文化聚村、教育興村、三產富村、環境美村、還有社保穩村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不斷加大對環境建設的投入,造福民生,為村的發展培育沃土。對轄區的村頭村進行改造升級,村容環境煥然一新。

道路四通八達,開闊平坦。碧水環繞、河涌密布、川流不息。頗有 “綠樹兩旁閒逸坐,清溪一水蕩舟游”的情調。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百年“聖樹”下涼亭乘涼,正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造福子孫後代、生生不息的精神熔煉。

2、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

村頭村文物保護單位 村頭村文物保護單位

紫南村頭村的文化源遠流長,村里至今仍保留著不少的歷史建築,宗祠文化在世代子 孫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傳承,古色古香的書院也相對完整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同時還啟動了對古民居、舊祠堂等歷史資源加以活化利用,進一步將村頭村打造成特色古村,使村內的傳統古建築得以保存和留住鄉情味。

3、歷史人物

羅列

(生卒不詳)字天爵,紫南尚塘人,明弘治二年(1489年)舉人,弘治三年甲十一名進士。初任湖北薄圻知縣、詳慎律令,規劃地方規約,並開辦惠民藥局,縣人多受惠。在任三年,升任監察御史,後任福建漳洲知府,升任福建參政。

陸滿

(1888—1963)又名陸高滿,紫南村人,綠林出身,清宣統三年,(1911年)組織民軍光復南番順地區。創設“兩廣廣義堂”。為主席,參加討袁護法戰役,民國6年(1917年)任大元帥府軍事委員會委員,民國15年任國民黨革命軍第五軍十六師一團團長,民國25年9月授陸軍少將。抗日時期任第三戰區兵站副監,民國28年秋任廣東遊擊區第一縱隊司令。民國34年任軍事委員會廣州軍事特派員公署少將高級參議。民國35年任廣東省參議會議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省文史委員。

劉登

1941年6月,廣游二支隊第一大隊隊長劉登帶該大隊到中山大崗、二沙收禾票、大米,維持部隊給養。此期間,軍統特務鄒適令張戎生策劃劉登叛變。張與劉密商,企圖拉第一大隊投靠國民黨頑固派南海縣縣長李彥良。6月底,中心縣委得到劉登即將帶隊叛變的情報後,徵得吳勤司令的同意和支持,即採取果斷措施,命令馮揚武、林鋒、郭標、肖強等把第一、二中隊帶回西海。根據中心縣委的決定,第一大隊領導於7月10日宣布與劉登決裂。不久,劉登投靠了國民黨頑固派,充任南海縣自衛第三大隊大隊長,積極反共,破壞抗戰。

4、民俗活動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醒獅是紫南村頭村視為民間傳統民俗活動,每當新年或其他的一些喜慶活動,在鑼鼓鞭炮聲中,群獅狂舞歡騰,祈求平和安定,在為節日增加熱烈氣氛的同時也增強村民的凝聚力。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近幾年,南村都組織書法家在紫南市場現場為村民揮毫潑墨。每逢節假日都組織紫南曲藝社為村民表演粵曲節目。

5、傳統美食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是根深葉茂飲食文化中一支燦爛的奇葩,服務業比較發達,為弘揚傳統美食文化,近年來規劃建設了南莊最大的紫南美食城,引進多家知名美食企業進場。在宣傳推廣特色美食餐飲及養生美食新概念的同時,也展示了本土餐飲內涵,豐富民眾美食文化生活,推動紫南餐飲文化的品牌發展。

2013年6月,紫南美食城承辦的南莊鎮第二屆生態美食節。遠近聞名的均安蒸豬吸引了各地“吃貨”前來品嘗。

紫南村頭村 紫南村頭村

6、其它歷史文獻及相關資料

1、東山崗

紫南曾經流傳著一些民間傳說,儘管經歷3百年之久,但人們還是津津樂道地談及。如:傳說澳邊村有個山崗,石崗頂上有個神仙腳印,是這個神仙從羅浮山到西樵山時,路經此地而印上的;又傳說澳邊村北面,很早以前有間書塾屋,有一天,突然間下沉地底而無影無蹤,後來此地變成一個深潭,足有百畝之大,有15米深,後來填了不少,現在只剩下約48畝,人稱這裡為“澳邊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至今仍是個迷;傳說不知哪個朝代時,在流滘村的村口涌滘上建起了一石橋,名為“躍龍橋”。而當時有一位有權勢的官吏,偽造事實,奏品皇上,說“躍龍橋”是道危橋,需要速修,並要求撥款,此官把橋款據為私有,引起眾憤。

2、澳邊凼

紫南村邊的一個大水塘,泛起一陣陣漣漪,這個水塘看上去平淡無奇,可是,老一輩的村民都知道,這平靜的水面下,有一個令他們不忍面對的悲慘故事。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一場災難多去了幾十個孩子的生命。以前澳邊的大祠堂旁邊有個私塾,那所私塾有很多小孩讀書的。那天,私塾里書聲琅琅,私塾外面的田野里,一個孩子一邊幹活,一邊羨慕地張望著私塾。突然,他發現私塾里有水流出來。私塾里怎會平白無故地流出水來呢?那個小孩子還沒弄明白,更為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他看見那個石頭塌下去了,那個私塾也塌下去了,塌下去就成了水潭。聽說以後颳風下雨都會聽到小孩的讀書聲,坍塌下去的私塾就這樣無影無蹤,成了深不見底的水潭。這個就是澳邊(水潭)的傳說。

3、紅兵

鹹豐四年甲寅歲(即1854年)6月12日,陳開與和尚能在佛山大王岡聯拜三合會,糾合數千萬匪徒,併名這些匪徒為紅兵。聞說人們發三十六個毒誓就能獲得糧食當上紅兵。當時成千上萬的庸夫俗子被糧食引誘當上紅兵。其中的紅賊邱乾、邱繼、劉權在沙口、紫洞口安營紮寨,誣捏有官兵匿藏於村頭村,在六月二十九日當天引來了數百名纏著紅頭巾、拿著紅旗的紅匪持刀槍由大基往村頭村出發,抓拿官兵。當時村裡的老人囑咐年輕人不要抵抗他們,看到他們就要逃,估計如此就能逃過他們的刀槍。誰知道那些紅匪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劫取村民的錢財。有個村民看見紅賊搬自己的財物,馬上叫上十來個兄弟與他們對抗,但是寡不敵眾,竟然被紅賊在村前砍死,又把該村民的三房強行帶走。在鹹豐五年乙卯歲正月十九日,紅賊把村頭村的大宗祠燒毀。

4、劉萬石

一座曾經飽受洪澇肆虐的村落,美麗的小鳥天堂—紫南村頭村,從前這裡全部都是沙灘。一片汪洋大海,有很多船經過的,但沒有基圍也沒有大堤,然而洪澇肆虐一直是紫南村民的心腹大患,他們經歷過很多次發大水,其中1949年的時候潰竇滘堤(即是羅格圍)。1962年正式潰“轉角基”,洪澇災害讓鄉親們苦不堪言,卻又毫無辦法,他們希望有人能帶領他們擺脫這些災難,讓全村人都過上幸福的日子。當時間進入元末明初,這個人終於出現了。

當時那個人從浙江回來的,從浙江回來就去了官窯,後來從官窯到廣州當官,然後就發動築堤圍,起初只是稍稍攔一下,洪水一來還是被淹,然後就再加固堤圍,效果不錯,既能插秧,還能種其他東西,範圍就越來越大。於是他就發動築堤圍,漸漸整個珠江三角洲都築堤圍,這個被村民奉若救星的人就是劉萬石(劉萬石,明朝武年間,南海縣令推舉民眾修築堤圍以防水患,劉萬石首先回響並捐獻300兩,集眾開工,(即現在的官窯以上沿河一帶)一齊築提,歷時三年才全面完成。

自從有了這個堅固的堤圍,紫南村民那一代就是以養魚、養蠶桑為主,從此紫南村民就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同時,紫南村民每次收割後都不會忘記劉萬石,那時皇帝就賜了一句話:堤圍築成永鞏固,禾穀歸於萬石收。據清代南海縣誌記載,村民所說的皇帝御賜的這句話其實是明朝洪武年間,布政司汪巨濤所贈錦聯上的兩句話:河基已築適得千年固,禾穀留存萬石收,原文為:河基已築千年固,禾穀留存萬石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