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閣鐵路

紫光閣鐵路

清光緒十二年到光緒十四年(1886-1888)建成的從中海到北海的中國第一條皇家專用鐵路——紫光閣鐵路(亦稱西苑鐵路),全長三華里。慈禧當時移居西苑中海儀鑾殿,該鐵路適時地派上了用場,她每天都要坐小火車觀賞風景,往返於儀鑾殿和北海鏡清齋之間。慈禧做了回鐵路的代言人及改革的代言人,其收穫便是大清國從此不再為“是否”修建鐵路而爭論,轉移到為“如何”修建鐵路吵鬧了。

簡介

光緒十二年,西苑三海,大興土木,建設宮殿。在建設宮殿之時,西洋的現代科技產品引進到三海,儀鑾殿安上了電燈。與此同時,紫光閣鐵路鋪成,並開啟火輪車。在宮廷禁苑行駛火輪車,真乃西苑三海內的特大“奇聞”。

晚清時期的紫光閣 晚清時期的紫光閣

1886年(光緒十二年),浩大的西苑三海拓建工程開始。大興土木,建設官殿,為配合這項工程的進行,清廷除在全國各地購買材料外,還將西洋的現代科技引進了西苑建設工程之中。1888年(光緒十四年)11月,由神機營總辦恩佑經手向丹商祁羅弗洋行購買的電燈、鍋爐等西洋產品啟運到達北京。

但這些洋東西如何安裝,卻成了一個問題。因為中國的建築講究風水,而這些洋東西一旦出現在宮殿里,會不倫不類,有礙於風水。且在封建禮教統治了幾千年的中國,在那些身穿朝服、足不出戶、因循守舊的大臣眼裡,洋東西就如妖怪一般,令他們害怕,要在宮廷內安裝這些洋東西,有違祖宗的傳統。為此,西苑三海要裝電燈,就如特大“奇聞”,驚恐的“號外”一樣,使眾臣食不甘味,夜不安寢。特別是內務大臣極力反對,但慈禧很喜愛西洋的洋玩兒意,她說:“鐘錶是洋玩兒,我們照樣使用,沒出什麼事嘛?”但電燈畢竟是第一次使用,和鐘錶不一樣,危險性很大。所以特下旨讓官任內務府員外郎的英年查辦此事。11月26日,英年奉旨到西苑四處察看,測量地勢,掌握氣脈。

他搞清了西苑的地勢和氣脈後,便來到儀鑾殿,向慈禧稟示:“西苑地處排列屬壬字,壬字延年,可在儀鑾殿西圍牆外安裝電燈、鍋爐,擇明年正月二十一日丁卯時動士,丙午時安裝。”

其實這次安裝電燈、鍋爐,純屬“迎合懿旨”之舉。電燈專為慈禧享用而設,慈禧居住儀鑾殿,電燈、鍋爐必須就近安裝方便為易。但當時,電燈並沒有安裝在儀鑾殿內,而是安裝在儀鑾殿的西圍牆外,恐怕是對電燈還是存有顧忌,因為電燈要用電,需發電,使用不當也會帶來危險的。所以殿內照明仍用舊式的蠟燭和油罩燈。

新安裝的電燈,把儀鑾殿外照得如同白晝。就在這天,慈禧特地到儀鑾殿外,十分高興地說:“電燈真亮呀!”遂下旨賜給英年許多禮品。這是清宮裡的第一盞電燈,電燈帶來了光明,鍋爐則帶來了溫暖,慈禧一高興,就在儀鑾殿住了整整10年,到光緒十七年四月才離開儀鑾殿,駐蹕頤和園。

曾經安裝第一盞電燈的儀鑾殿,在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曾為聯軍統帥瓦德西占住,並於此時失火燒了此殿,當年清宮的第一盞電燈就在庚子年那一場大火中燒毀了。

同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北海到中海之間,清宮中的第一條鐵路修建完畢,這是當時國內已鋪設的第四條鐵路。

過程

李鴻章 李鴻章

鐵路的鋪設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工程修通了中海北部的紫光閣、時應宮一帶。工程結束後,李鴻章從天津運來的6節客車廂和機車頭,陳設於此,供慈禧御覽。後來為了試驗列車是否能長途運行,又將已成的紫光閣路段向北延伸,穿福華門(中南海北門),入北海的陽澤門(北海西南門),再沿北海西岸北行至極樂世界轉向東,又自龍澤享以北,經闡福寺、浴蘭軒、大西天、至終點站鏡清齋。這段鐵路總長1510.4米,其中又有157米是活安鐵路,分布於三段:一段在福華門內,一段在福華門外至陽澤門前,另一段在闡福寺前的神路上。所謂活安鐵路就是用時現安的鐵軌。因為這三處都處在交通要道上,如果將鐵軌固定安裝,車馬通行起來極為不便,因此採用此法。在鋪設鐵軌的過程中,北海的西岸和北岸完成了一系列的路基工程,如拓寬泊岸,開挖土山,挪修甬路,砍伐樹木,添修涵洞,搭築橋棧。鏡清齋門前還建了一個黃瓦頂的小型火車站站廊。

紫光閣段鐵軌鋪完,是當年十一月初六日左右的事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將火車運抵北京,進獻慈禧,請示是否可以試車。

這列火車原是天津海關道周馥、候補道潘駿德向法國新盛公司德威尼訂購的。檔案記載,其中包括列車廂6節,丹特火車頭1台,鐵軌7里多。車輛運到北京後,經過海軍衙門驗實,主要有:乘客車廂6節,包括上等豪華車廂1節,上等普通車廂2節,裡面的陳設華美,做工精良。中等車廂2節,行李車廂1節,裡面也都裝飾有光潔的材料。這些設備原訂貨價才6000兩白銀,但是在巴黎工廠加工後,分別裝箱通過海關運來中國,結果這些錢連運費都不夠。據清政府駐法國領事林椿說,這列火車雖然是由德威尼來承辦,但是資金是由法國銀行監督登飛籌措的,監督貨運是由巴黎總辦公司的勃郎一手經辦的,生產廠家的監工雷遜親自指揮生產及安裝,他們都樂意為大清皇室服務,純屬義務,不計報酬,所以價格才如此低廉。

由於當時法國通行窄軌火車,因此李鴻章進呈的小火車也是窄軌火車。而車輛中既有帝、後專車,又有通用的頭等、二等車廂及行李車,可謂品種齊全。法國商人之所以如此不惜工本,無非是為了在大清國的皇宮內苑安設一個大廣告,希望在中國最高統治者慈禧面前推銷他們的產品。不過慈禧最後也沒有虧待這些洋人,分別給予不等的重賞,作為他們熱情為清朝皇室服務的酬謝。正所謂,禮尚往來。

建成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慈禧對這條宮廷專列很感興趣。1888年她移居西苑中海,以儀鑾殿為寢宮,勤政殿為議政殿堂,北海鏡清齋為傳膳、休息之所,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一趟小火車,往返於儀鑾殿和鏡清齋之間。慈禧的車廂是黃綢窗帷,宗室、外戚的車廂是紅綢窗帷,王公大臣的車廂則是藍綢窗帷。由於慈禧迷信風水,害怕機車鳴笛“吼叫”會破壞宮城氣脈,所以小火輪車行駛不用機車牽引,而是“每車以內監四人貫繩曳之”。每次行駛,都有許多太監手執黃緞幡旗在黃帷車前的鐵軌兩旁,列隊導引。

在宮廷禁苑行駛火輪車,是西苑三海的特大“奇聞”,也是都市特大“奇聞”。它本身不能直接給商旅帶來什麼福音,沒有直接的經濟價值。然而,它的重要性則遠遠超過了直接的經濟價值。它是清政府在京師正式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清廷最高統治者乘坐火輪車,往返於宮廷禁苑這件事,對於北京乃至全國的鐵路事業的開拓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李鴻章敬獻火輪車的一番用心,皆於此。

李鴻章趁重修三海之時,建議在紫光閣修建鐵路,並敬獻火輪車給慈禧,絕非完全是為了討好迎合慈禧的享受。

在1863年(同治二年)時,李鴻章曾首先發起修建中國鐵路的建議。1880年(光緒六年),他在《遵旨複議劉銘傳擬辦清津鐵路》的復奏摺中,列舉了興辦鐵路事業的十大優越性,即“關於國計、軍政、京畿、民生、轉運,郵政、礦務、招商、輪船、行旅者、其利甚博”。1885年(光緒十一年),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正式成立,李鴻章為會辦。第二年,他以“鐵路開遍,可為軍事上之極大補救”為由,奏請將“鐵路事務劃歸總理海軍衙門管理”。李鴻章極其重視對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然而,由於清政府腐朽昏庸,大多數上層官僚卻視先進的鐵路事業為“奇技淫巧”,而極力加以阻止和破壞。

結局

光緒十二年,李鴻章、左宗棠上書要求興修鐵路的建議石沉大海,無從實行。光緒十三年,光緒的生父醇親王,以總理海軍衙門事務的親王大臣身份與兵部侍郎曾紀澤共同上疏,力主修鐵路,以富國強兵,但慈禧太后仍在猶豫之中。

李鴻章等人看出修建鐵路的決斷權掌握在慈禧手中,而慈禧又未見過鐵路火車,也沒有乘坐過火車。為了打開局面,李鴻章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建議在西苑三海安設鐵軌,以便吸引清朝最高統治者對於鐵路事業的興趣。這一著果然奏效,在安設紫光閣鐵路的同時,慈禧太后就批准了上年冬天李鴻章關於“興修津通鐵路”的奏請。第二年(1889年)秋天,慈禧又批准了“興建盧漢鐵路”的奏請,隨後,津通鐵路、津浦鐵路、京奉鐵路、京張鐵路相繼興工。從此,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應該說,京師西苑三海中的北京第一條鐵路,為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這條鐵路僅存在了12年,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被八國聯軍拆毀,此後一直未能修復,實乃大清帝國的悲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