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該教堂是由俄國建築師克亞西科夫主持設計。主穹頂、鐘樓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的造型。索菲亞教堂以它恢宏氣勢屹立於哈爾濱,曾經是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如今它作為建築藝術博物館,已成為哈爾濱一處獨特的景觀,成為市民和國內外遊人欣賞建築藝術和休閒娛樂的場所。
1911年,在木牆外砌了一層磚牆,成為磚木結構式教堂。
1923年9月27日,聖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
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中外。
哈爾濱解放後,蘇聯政府將索菲亞教堂產權移交給哈爾濱市政府。1960年教堂關閉後,曾作為哈一百的倉庫、話劇院的練功房等。文革期間,教堂遭到嚴重破壞,建築主體破損,教堂內壁畫、樂鍾、十字架丟失。
1986年,教堂被哈爾濱市政府列為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6月2日,哈爾濱市政府對教堂進行保護性修復,並對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歷時80餘天,後命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藝術館以對外宣傳、弘揚哈爾濱獨特的建築文化為主,教堂巍峨壯美,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成為哈爾濱市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她歷盡風雨,飽經風霜,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重要遺蹟。但修復後的建築內部,教堂功能已不復存在。索菲亞教堂內部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主要展示哈爾濱市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建築藝術,舉辦了《哈爾濱保護建築展》等大型展覽。展廳內舉辦的是《哈爾濱老照片展》,共分“城市童年”、“舊時風貌”、“社會掠影”三個部分,以城市發展歷程為主線索,系統地展示1946年哈爾濱解放以前城市發展沿革、街道建築景觀、風俗民情及相關的背景內容。展覽以圖片為主,總計近400張老照片,是從蒐集到的1500餘幅歷史珍貴照片中精選而出的,其中清朝及民國時期照片200餘幅,介紹了哈爾濱城市早期從小漁村嬗變發展成城市雛形的過程。
建築特色
聖索菲亞教堂 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上冠為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後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響銅鑄制的樂鍾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並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
2000年,市政府組織了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廣場擴建、中心休閒廣場建設及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建設工程。建築藝術廣場擴建和中心休閒廣場建設工程於2000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擴建後的建築藝術廣場面積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廣場面積36154平方米。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建設工程於2001年7月1日竣工對外開放,地下展館總建築面積3972平方,是哈市首次建設的現代化展館,。
展館共分展覽、演示、接待、辦公、沙盤控制、展品貯備等六個區域。位於展館中央的是1:600的哈爾濱城市建設規劃沙盤,總面積396平方米,表現市區面積142.56平方公里,涵蓋了南崗、道里、道外、動力、香坊、太平六個行政區域。《哈爾濱城市建設規劃展》正在館內展出,共分“歷史名城”、“建設歷程”、“規劃明天”三個部分,系統展示了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現代化大都市嬗變歷程,以及城市未來發展前景。
風格
“索菲亞”在希臘語中是“智慧”的意思。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始建聖索菲亞大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由俄國建築師克亞西科夫主持設計,氣勢恢弘,精美絕倫, 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典型代表。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中部突起很高的、帶拱券長窗的16面體鼓座,上冠巨大飽滿、裝飾精美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稜錐式、大坡度的四個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結構組合。聖索菲亞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中外 。
外觀
我們看到的修復後的教堂與當年教堂保持了一致風格,這巨型的洋 蔥頭式大穹頂是典型的俄羅斯建築的屋 頂形式,宏偉壯觀的構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索菲亞教堂的主穹頂,4個小帳篷頂及後屋頂共有6個十字架。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東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處平行略短的橫桿,下方有一處傾斜的橫桿。索菲亞教堂十字架主幹仍是東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裝幾處橫豎桿,使十字架在橫桿、豎桿的局部又形成數個小十字,使十字架顯得整體飽滿、線條柔和。十字架通過類似洋蔥頭狀球體與主穹頂相連,與帳篷頂或屋頂相連線,球體下方過渡為圓柱體,還加裝蓮花座。十字架通體是金黃色,與綠色的穹頂、帳篷頂互相映襯,使整個教堂愈發顯得雄偉恢宏、高貴典雅。主穹頂的頂部距地面高48.55米,給人以聳入雲宵,蓬勃向上的想像空間。大家看它那飽滿而巨大的洋蔥頭式穹頂在建築中央構成了特殊球面,剖面最大直徑為10米,形成巨大而豐滿的室內空間,是教堂畫龍點晴之處。
索菲亞教堂的篷頂以主穹頂為軸心,分布於主穹頂的前後左右四個帳篷大小不一,裝飾十分精美,與主穹頂形成了主從結構,由若干連續拱券托起的篷頂,特別是帳篷頂上火焰形尖券,以慣用的篷頂冠戴小洋蔥頭式穹頂而結束的設計手法,既襯托出大穹頂的雄渾氣勢又突出所映了整個外牆體華麗多彩的細部。外牆體主體為清水紅磚結構的多面體,形體構造複雜,砌工精細。牆體以大小套疊的拱券構成母體,組成的細部豐富而生動。位於大穹頂下方的是一個16面體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個段面都開了一個高側窗,檐口裝飾線角為花瓣形和神乳體。鼓座下部經過多層線角過流到下層八面體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線和諧連線,為羅馬風格的邊疆拱券的設計風格。這幾十個窗兩側砌成的壁柱方圓相連,為整個建築平添了幾分異域風情。
內部
教堂的內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亞教堂的穹頂氣氛,教堂穹頂構成了極其宏偉壯觀的空間輪廓,從大廳中央向下望去,便能看到由這4個大帆拱托起的巨大的帶有宗教圖案的大彎頂,大彎頂內牆面富麗堂皇而又高雅別致。教堂正門篷頂為鐘樓,懸掛著1大6小共7座樂鍾。那座最大的樂鍾由響銅鑄成。淨鍾重達1.8噸.最大直徑為1.425米,臨近鍾耳和鐘的底部裝飾的是規則花邊。鐘的中部雕有4個聖像,以8個規則的連形花邊上的古俄文註明的是鑄造年代,6座小樂鍾可以奏出6個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節日,敲鐘人把7座鐘槌上繩子繫於身體不同部位,手足並用,有節奏地拉動鍾繩,鏗鏘的鐘聲響徹雲霄,據說當時連幾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會聽到這鐘聲樂曲,堪稱哈爾濱的一大奇觀。
索菲亞教堂共有“一主兩輔”三處唱詩台,處於兩側耳門門廳上的是輔唱詩台,與兩處小聖所相對,兀然突出在半空中,成為二層平台,給大廳碩大的空間平添了一個層次。位於正門門廳上的是主唱詩台,由左側樓梯可以上去,與左側小唱詩台有走廊相連。主唱詩台的前面敞開,其他方向以牆面、屋頂進行封閉,面積約20平方米,可容納4人。
評價
建成後的聖"索菲亞教堂深受拜占廷式建築內格影響,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它的建築平面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通高53.35米,建築面積721平方米 。
聖"索菲亞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一九八六年被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列為一類保護建築。
一九九六年一一月,聖"索菲亞教堂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國家歷史文物,一九九七年六月,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對索菲亞教堂廣場實施綜合整治。修復後的聖"索菲亞教堂,高聳入雲的金色十字架與紅磚綠頂相輝映,顯示出教堂主體巍峨壯美的氣勢,休閒椅、綠地環繞。襯托出教堂廣場的表靜謐安詳;每到夜晚,歐式庭院燈放出淡淡柔光宛若一籠輕紗。
實用信息
門票
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諮詢電話
0451-84684170
交通信息
乘坐8、13、83、201公車到建築藝術廣場站下車,乘坐5、16、102、103路公車到新一百站下車。
乘坐1、5、20、53、61、113、114、206路等公車,在“兆麟街”站下車即到。
特色景色
白鴿飛翔:幾百隻白鴿飛過聖索菲亞大教堂,或停在教堂上面,或息在地上啄食,景色雄偉。可餵食。
空曠廣場:教堂前面是約千平方米的廣場。
霞日輝映:夕陽西下,落日在教堂後發出最後的光芒。
白雪皚皚:冬天的景色非常好。
夏日噴泉、雪泉:觀賞廣場噴泉,感受美麗。
1.白鴿飛翔:幾百隻白鴿飛過聖索菲亞大教堂,或停在教堂上面,或息在地上啄食,景色雄偉。可餵食。
2.空曠廣場:教堂前面是約千平方米的廣場。
3.霞日輝映:夕陽西下,落日在教堂後發出最後的光芒。
4.白雪皚皚:冬天的景色非常好。
5.夏日噴泉、雪泉:觀賞廣場噴泉,感受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