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泉嶺村

索泉嶺村

索泉嶺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西南高地,距縣城35公里,是陽城西南通往垣曲、河南的交通要道,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全村有147戶農家,327口人,耕種著439畝土地,有馬小岩、摩天嶺、小尖山、盤古鴿子洞等景點。原始森林茂盛,水、電、路十分方便,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南通橫河大峽谷,東通析城山,西通雲蒙山、歷山。這裡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鐵礦、鋁釩土礦,還有煤炭資源等。

農產品

索泉嶺村地處小尖山東2.5公里處的於石樑上,站在此處,南望巍巍群山,茫茫林海浩瀚無垠;北顧起伏綿延之丘陵縱橫交錯的陽城大地;東進析城,直達太行;西出雲蒙,穿入中條腹地,可渡黃河進入陝北。全村由東嶺、西莊、老頂莊、豬咀圪塔、東莊、溝底6個自然莊組成,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總耕地525畝,以種玉米、穀子為主,糧食總產108噸,年產核桃4萬餘斤。蠶繭產量9600斤,2008年經濟總收入l50萬元,人均年收入4150元。

陽城

索泉嶺村是陽城無霜期(只有三個多月)最短的村子,只適宜種玉米、穀子,且山害十分嚴重,所以,農業生產不豐收,每年糧田面積450畝,產糧21.6萬斤,畝產480斤,油料種植75畝,年產油料l0000斤,畝產l33斤。這裡適宜種核桃,蠶桑,有核桃園200畝,2000株,核桃年產4萬多斤,蠶繭年產萬斤左右。

農業生產方式,還是牛耕、人種,送糞回糧基本上還是人擔,現在全村有農用三輪車4輛,總之,農業生產方式很落後。

1938年,我黨在陽城首創革命根據地,黨把這裡作為東連縣城坪頭八路軍兵站,西接雲蒙山下的次灘十八兵站的唯一通道。為保證這一通道的順暢,1938年中共陽城地方組織在下寺坪誕生之後,派犧盟特派員楊敬民(女)來索泉嶺建起了陽城縣的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支部書記李春元,組織委員趙克祥,宣傳委員裴紅太,共有黨員l3人。

紅色交通站

黨支部成立後,在東嶺建立了紅色交通站,共產黨員趙師元、官小保、郭宣鬧等6人晚上在煤窯下住宿,天明五點出傳送煤(實際是到同善鎮、東川、邵源等地送情報)。保證了我黨、我軍高級領導人往來陝北與太行途經此地的安全。朱德、鄧小平、彭德懷等領導都曾在此留下光輝足跡。共產黨員張老太太,從沁陽縣山王莊遷來索泉嶺。先後負責230名抗日幹部去同善鎮,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參加了八路軍。1939年“十二月政變”時,黨員趙記元開了個煎餅鋪作為聯絡點,我縣黨的領導人李敏唐正在此鋪,忽遇敵人前來搜捕,趙記元同志巧妙地將李敏唐安排在坑上,將其妻的衣裳蓋在李敏唐身上,繡花鞋放在坑前,敵人進屋後,趙記元說她老婆病在床上,別無他人,敵人看了掉臉就走,從而救下了李敏唐。西莊是索泉嶺的一個自然莊,1939年八路軍在此建了個小兵工廠,當地老百姓為保護兵工廠做了大量的掩護工作,從而保證了軍需。1942年抗戰期間,索泉嶺的婦女積極為八路軍做軍鞋l350雙,李妥榮、上官金鳳曾被評為做軍鞋模範。黨員趙克祥被評為擁軍模範,索泉嶺黨支部被評為模範支部,l942年村民趙李珍、郭軒鬧、趙玉珍把23名烈士埋在東圪垠,燒紙紀念革命烈士43年。

解放戰爭期間,村裡有57人趕著十幾頭毛驢,帶著擔架到臨汾支前,全村l3人參軍,其中犧牲l0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