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婭·甘地

索尼婭·甘地

索尼婭·甘地(英文:Sonia Gandhi,1946年12月9日-),印度女政治家。印度國大黨主席、團結進步聯盟主席。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之妻。 1946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市郊一個羅馬天主教家庭,父親是建築承包商。1964年,年僅18歲的索尼婭離開家鄉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學習英語。1965年,她與當時在同校學習機械工程的印度著名政治家尼赫魯的外孫拉吉夫·甘地相遇並相愛,倆人1968年在新德里舉行婚禮。婚後,索尼婭一直在家裡相夫教子,被人們認為是一位賢妻良母。她和拉·甘地育有一子一女。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3年5月20日在新德里會見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1984年,索尼婭的婆婆英·甘地遇刺身亡,她的丈夫拉·甘地子繼母業,出任印度總理。

1991年5月,拉·甘地在印度南部舉行的一次競選集會上遇刺身亡。婆婆和丈夫相繼去世後,索尼婭一直深居簡出,除參加一些慈善活動外,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索尼婭·甘地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索尼婭·甘地

拉·甘地遇刺身亡後,印度政局發生很大變化,國大黨的影響力不斷下降,並失去執政黨地位。為了利用尼赫魯-甘地家族的威望重振國大黨,該黨一些要員一再邀請索尼婭出山,但都遭到她的婉拒。

1997年,索尼婭終於正式加入國大黨,並積極支持該黨開展競選活動。

1998年3月,索尼婭被推舉擔任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同年4月,她出任國大黨主席。

由於索尼婭的外國血統,1999年5月,國大黨數位資深領導成員寫信給索尼婭,反對她作為總理候選人參加定於9月舉行的大選。索尼婭隨即在該黨舉行的緊急會議上提出辭呈,但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拒絕了這一辭職請求,索尼婭繼續擔任黨的主席。

2000年11月,她再次當選國大黨主席。

在2004年舉行的印度第14屆人民院大選中,國大黨獲勝。5月15日,國大黨全體議員通過一項動議,選舉索尼婭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按照慣例,議會多數黨領袖同時擔任總理一職,但由於她的外國血統,在印度第14屆人民院大選中落敗的全國民主聯盟對由她出任總理一職表示強烈反對。索尼婭在5月18日國大黨緊急召開的議會黨團會議上正式宣布,她將不出任印度新政府總理 。

2006年3月,索尼婭宣布辭去印度議會下院人民院議員職務,同時宣布辭去國家諮詢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

她會6種語言。有一子一女。兒子拉胡爾·甘地於2007年當選國大黨總書記。

1993年訪問中國。2007年10月,索尼婭對中國進行訪問 。2008年8月,索尼婭來北京出席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 。

2013年5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新德里會見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

索尼婭·甘地入圍2013福布斯女性權勢榜。

人物觀點

棄任總理

2004年5月16日,印度國大黨及其盟友一致同意由該黨領導人索尼婭出任新一屆印度政府總理。如此,出生在義大利的索尼婭將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非印度裔的領導人,同時也是甘地家族的第4位總理。

然而,就在索尼婭出任總理幾成定局的時候,一場反對“外國人”索尼婭成為總理的浪潮在反對黨陣營和其他社會階層中醞釀。最後,索尼婭於18日選擇了放棄。在當日晚國大黨召開的緊急會議上,她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表示,當總理不是她的夢想,首要任務是為印度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

從維護印度最大利益出發

索尼婭放棄唾手可得的印度總理職務,首先是擔心因為自己出任總理而導致國家和社會的分裂,甚至陷入動盪,進而破壞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作為尼赫魯—甘地家族的一員,她絕不希望自己成為分裂印度的“罪人”。

永遠站在農村女性中間

索尼婭·甘地 索尼婭·甘地

當地輿論認為,不少印度人,特別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百姓,對她的“外國裔”問題並不很在意,因為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更加關心他們並給社會各階層帶來平等機會的政府。在印度農村,索尼婭成功地讓人們接受了她這個並非“印度人”的兒媳婦。

索尼婭多次表示:“當我站在女性中間,特別是在農村婦女中間時,我絲毫不感到自己是一名外國人,我根本不把自己看做是外國人。”憨厚樸實的印度百姓對她的“親民”舉動大加讚賞,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認可。

此舉會擴大她的影響力

法新社發表評論說,索尼婭令人震驚地拒絕擔任印度總理的職務。她是在受到反對黨猛烈攻擊之後採取這種高姿態的。觀察家們說,此舉只會擴大她的影響力。

德里大學政治分析家阿南德·奧傑哈認為,索尼婭讓出總理職務將加強她的地位,與此同時也使她擺脫繁雜的管理事務。“這將被認為是一個高尚的行為,它實際上將有助於保持新政府的穩定,並且將增強她在黨內的影響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