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苗 現居廣西隆林縣蛇場鄉,亦稱“哉江苗”或“哉莊苗”,苗語稱“額加卡”,又稱“德繆”。據《廣西西隆縣苗沖紀聞》記載:“因其來自黔西大定府,曾為莊主之傭丁故也”。廣西隆林的苗族分為素苗、偏苗、白苗、花苗、紅頭苗、清水苗、等六個支,其中素苗是人口最少的一支(現有人口1500人),素苗服飾:婦女裙長至腳腕,多為黑色土布或素色拖地裙,腰間常系一條黑色圍腰。衣服仍保留古裝式,衣領翻向兩肩,兩邊滾上白布條約五、六公分寬,從上往下套,內外兩層,外層背後繡上小方塊的圖案,長至腰部,前面短至裙頭,繫上腰帶紮緊,男裝為長衫式,腰間系帶,前面繫上有帶裝飾。素苗家裡來客人,全家都起來迎客,給客人讓坐;若碰上吃飯,則放下飯碗,給客人盛飯斟酒,若客人表示已吃過,謝絕再吃時,戶主就問來客有何事,先和來客談完話,辦完事,送走了客人後再繼續吃飯。
據史書記載:清康熙初年,吳三桂起兵反清,四處徵兵,其中從廣西征來一部份苗兵,到貴州征“剿”水西,事平後,這些苗兵在修文、清鎮、平壩、織金一帶定居,人們稱之為“素苗”,他們說話至今仍帶廣腔,老人去世要讓其靈魂回廣西“跳年”(轉引自《苗族簡史》)。
今世在隆林的素苗同胞若是上述苗兵的後裔,那么其先民應是從桂北一帶徵去的,當屬操東部方言的紅苗或是操中部方言的黑苗。從我縣的素苗服飾顏色看,他們的裙子染成青色,與黑苗一致。雷雨在《苗沖紀聞》里說:西隆“苗有偏苗、白苗、紅頭苗、花苗、栽莊苗之分。前四者以服飾得名,後者則因其來自黔西大定府,曾為莊主之佃丁故也”。這裡說出幾個苗族分支的得名由來。而對素苗的得名,仍有異議,又說:“栽莊苗女之裝束,大致同偏苗,但裙長拽地,髻攏於頂,高起三四寸,如木椿焉,故又名栽椿苗。或謂栽莊苗宜名栽椿苗,未知孰是”。
從幾處史料來看,在我縣他稱“栽姜苗”(或“栽莊苗”、“栽椿苗”)和在貴州稱為“素苗”的這個分支,都沒有辯明原來的分支稱謂是什麼,是後來根據某一特點命名的,不能反映這個群體的本質,並且帶有歧視貶義,因此,取消舊稱,尊重這個分支民眾的意願,跟隨居住在黔西北大方、織金一帶的稱呼,改稱“素苗”。今後禁用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