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紅杜鵑(原變種)

純紅杜鵑(原變種)

純紅杜鵑(原變種),灌木,高1-2.5米;幼枝密被灰色星狀絨毛,混生少數腺頭剛毛,粗2-4毫米。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1600-3650的灌叢中或懸岩上。緬甸東北部亦有分布。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純紅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sperabile Balf. F. et Farrer var. sperabile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1 600—3 650米的灌叢中或懸岩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瀘水片馬。
國外分布:緬甸東北部亦有分布。
海 拔:2600-3650
中國植物志:57(2):291
亞組中文名:火紅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Neriiflor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 高0.9—2米;枝直立,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徑3.5毫米,被白色星狀絨 毛,中間具有腺頭剛毛。冬芽頂生,卵圓形,長8毫米,被白色細絨毛,葉革質,橢圓形 或披針形,長6.7—11.5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急尖至圓形,基部鈍至圓形,邊緣 通常反卷,上面綠色,幼時被白色細毛及有柄腺體,成長後變為深綠色,有毛和腺體殘跡,下面有宿存而疏鬆的厚毛被,初為白色後變為肉桂色, 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出,具腺毛,側脈10—12對,在上面凹下較深,略使葉面呈水泡狀;葉柄長0.6--1.5厘米,密被白色絨毛及有柄腺體。頂生傘形花序,有花4—5朵;總軸長2—3毫米,被黃褐色絨毛;花梗長1—2厘米,被白色星狀絨毛及腺頭剛毛;花萼小,杯狀,長1—3毫米,有5枚寬裂齒,邊緣具白色腺頭睫毛;花冠管狀鐘形, 肉質,深紅色, 無毛,長3—3.7厘米,直徑3.5—3.7厘米, 內面基部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裂片5,寬圓形,長1.3厘米,寬1.6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2.2—3厘米,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至倒卵圓形,長2.5—3毫米;子房圓錐形,長6毫米,先端略尖,延伸至花柱基部,密被淡白色絨毛及少數腺頭剛毛,花柱長2—2.7厘米,僅下部有絨毛及腺體,柱頭平截形,寬約1.5毫米。蒴果圓柱形,長1.5厘米,直徑3.5毫米,有肋紋及幼時毛被殘跡。 花期4—6月,果期10—11月。
產地分布: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1 600—3 650米的灌叢中或懸岩上。緬甸東北部亦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瀘水片馬。

其它

文化藝術,生活娛樂,人物百科,社會人文,中外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