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一段
導演:姜文
演員:Hayden Christensen , Rachel Bilson ,Andy Garcia
----偷東西反被教訓了一下的小偷。貌似紐約版“天下無賊”。
第二段 導演:Mira Nair
演員:Natalie Portman, Irrfan Khan
----講述了一段跨種族跨宗教信仰的婚姻, 即將結婚的猶太女孩與印度商人之間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詮釋。
第三段 導演:Shunji Iwai 岩井俊二
演員:Orlando Bloom ,Christina Ricci
----講述一個宅男的故事,David(Orlando飾)是個頹廢的宅男作曲家,Camille(Christina飾)與他電話傳情,最後通過《罪與罰》的牽線,兩人見面了。
第四段 導演:Yvan Attal
演員:Ethan Hawke , Maggie Q
----一段點菸的故事 。一個作家對一個妓女不太成功的調情。
第五段 導演:Brett Ratner
演員:Anton Yelchin ,Blake Lively(緋聞女孩),Olivia Thirlby,James Caan
----男孩和女演員的故事,一個男孩帶一個輪椅女孩去參加舞會,共度春宵的第二天發現女孩步履輕盈。
第六段
導演:Allen Hughes
演員:Bradley Cooper ,Drea de Matteo (DH里的新主婦)
----一男一女大老遠跑來ONS的故事。
第七段 導演:Shekhar Kapur
演員:Shia LaBeouf(變形金剛男星),Julie Christie ,John Hurt
----年華不再的過氣女歌唱家來到舊日曾入住過的紐約老酒店,想要在此結束自己的生命。腿部有殘疾的酒店年輕侍者暗暗愛慕著女歌唱家,最後在她的面前摔下了開著的落地窗戶。歌唱家得以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放棄自殺的念頭。其實年輕的侍者只是女歌唱家幻想的產物,57分40秒處香檳的推車不見證明了這一劇情。
第八段 。
導演:Natalie Portman
演員:Taylor Geare ,Cesar De León,Amy Raudenbush,Carlos Acosta
----被誤以為保姆的爸爸,是個舞蹈演員。
第九段
導演:Fatih Akin
演員:舒淇 , Ugur Yücel , Burt Young
----畫家和中藥店裡亞裔女孩的故事。一位畫家要畫一個華人女孩的肖像,當女孩終於同意,畫家卻已離世。
第十段
導演:Yvan Attal(這個導演導了兩段)
演員: Robin Wright,Chris Cooper
----還是點菸的故事。兩個陌生的中年人在餐館外的街道相遇,婚姻的黯淡與思想出軌的變化。
第十一段
導演:Randy Balsmeyer
演員:Emilie Ohana , Eva Amurri , Justin Bartha
----女朋友抱怨男朋友從不帶她旅遊,男朋友立刻訂了兩張去羅馬的機票。
第十二段
導演:Joshua Marston
演員:Eli Wallach,Cloris Leachman
----一對老夫妻在63周年結婚紀念日去海邊的故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娜塔莉·波特曼 | Rifka(segment "Mira Nair") | |
希亞·拉博夫 | Jacob(segment "Shekhar Kapur") | |
布萊德利·庫珀 | Gus(segment "Allen Hughes") | |
奧莉薇·瑟爾比 | Actress(segment "Brett Ratner") | |
安東·尤金 | Boy in the Park(segment "Brett Ratner") | |
蕾切爾·比爾森 | Molly(segment "Jiang Wen") | |
布萊克·萊弗利 | Girlfriend(segment "Brett Ratner") | |
賈斯汀·巴薩 | Sarah's Boyfriend (Transitions) | |
奧蘭多·布魯姆 | David(segment "Shunji Iwai") | |
海登·克里斯滕森 | Ben(segment "Jiang Wen") | |
伊桑·霍克 | Writer(segment "Yvan Attal") | |
德瑞·德·瑪泰 | Lydia(segment "Allen Hughes") | |
約翰·赫特 | Waiter(segment "Shekhar Kapur") | |
克里斯蒂娜·里奇 | Camille(segment "Shunji Iwai") | |
羅賓·懷特 | Anna(segment "Yvan Attal") | |
詹姆斯·卡恩 | Mr. Riccoli(segment "Brett Ratner") | |
伊娃·阿穆里 | Sarah(Transitions) | |
克里斯·庫柏 | Alex(segment "Yvan Attal") | |
安迪·加西亞 | Garry(segment "Jiang Wen") | |
李美琪 | Call Girl(segment "Yvan Attal") | |
伊萊·瓦拉赫 | Abe(segment "Joshua Marston") | |
克勞斯·利特曼 | Mitzie(segment "Joshua Marston") | |
朱莉·克里斯蒂 | Isabelle(segment "Shekhar Kapur") | |
舒淇 | Chinese herbalist | |
傑茜達·芭瑞特 | Maggie | |
波特·楊 | Landlord(segment "Fatih Akin") | |
伊爾凡·可汗 | Mansuhkhbai(segment "Mira Nair") | |
泰勒·吉蕾 | Teya(segment "Natalie Portman") | |
Ugur Yücel | Painter(segment "Fatih Akin") | |
Emilie Ohana | Zoe - the Video Artist | |
Sinsu Co | Mystery Bar Girl(segment "Allen Hughes") | |
Ashley Klein | Prom girl(segment "Brett Ratner") | |
Jordann Beal | Prom girl(segment "Brett Ratner") | |
Gurdeep Singh | Badal(Transitions) | |
Cesar Deleon | Dominican(segment "Natalie Portman") | |
Eliezer Meyer | Grand Rabbi Elli(segment "Mira Nair") | |
Amy Raudenbush | Mom#1 (segment "Natalie Portman") | |
Igor Cherkassky | Skater Punk(segment "Joshua Marston") | |
卡洛斯·阿科斯塔 | Dante(segment "Natalie Portman") | |
Richard Chang | Mr. Su(Transitions) | |
Vedant Gokhale | Cab Driver(Transitions) | |
Juri Henley-Cohn | Ali(Transitions) | |
Eddie D'vir | Rabbi(segment "Mira Nair") | |
Jeff Chena | Bartender(segment "Jiang Wen") | |
Andy Karl | Evan(Transitions) | |
Robert d Scott | Du-Rag(Transitions) | |
Simon Dasher | Guitarist(Transitions) | |
Loukas Papas | Pizza Patron - Transitions | |
Adam Moreno | DJ Blue(segment "Brett Ratner") | |
Duane Nakia Cooper | Haitian Cab Driver - Transitions | |
Brad Naprixas | Hassid in Wedding(segment "Mira Nair") | |
Aron Charach | Young Hasid(segment "Mira Nair") | |
Himad Beg | Indian Man(Transitions) | |
Adam S. Phillips | Jogger - Transitions | |
Youri Cho | Korean Bride(uncredited) | |
艾莫里·科恩 | Prom Date(segment "Brett Ratner") | |
Kimberly Dorsey | West Village Hip Chick(segment "Yvan Attal") | |
Tanzeel Kayani | Indian Man(uncredited) | |
麗貝卡·莫勒 | Hasidic Waitress(segment "Mira Nair") | |
Liza Petrosyan | Prom Guest | |
Max Robkoff | Prom Boy(segment "Brett Ratner") | |
Harry L. Seddon | Boardwalk Jogger | |
高蘭·維斯耶克 | Boy(archive footage) | |
Kevin Cannon | Village Vagabond - Allen Hughes |
職員表
製作人 | Pierre Asseo、Steffen Aumueller、Michael Benaroya、埃曼紐·本比Emmanuel Benbihy、Parker C. Bennett、Susanne Bohnet、Taylor Kephart、Jan Körbelin、席琳·拉特雷 Celine Rattray、Steffen Aumueller、Warren T. Goz、Stewart McMichael |
導演 | 姜文、費斯·阿金Fatih Akin、伊萬·阿達勒Yvan Attal、艾倫·休斯Allen Hughes、岩井俊二、喬舒華·瑪斯頓Joshua Marston、米拉·奈爾Mira Nair、布萊特·拉特納Brett Ratner、安德烈·薩金塞夫 Andrei Zvyagintsev、謝加·凱普爾 Shekhar Kapur、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Randall Balsmeyer |
副導演(助理) | Adam Escott、Thomas Fatone、Patrick Gibbons、Curtis Smith、Annie Tan、Kim Thompson、Nick Vanderpool |
編劇 | 埃曼紐·本比Emmanuel Benbihy、Tristan Carné、Hall Powell、Israel Horovitz、吉姆·史特勞斯James C. Strouse、岩井俊二、Hu Hong、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Stephen Winter、Hall Powell、Jeff Nathanson、Yao Meng |
攝影 | 帕維爾·愛德曼Pawel Edelman、麥可·麥克唐諾Michael McDonough、德克蘭·奎因Declan Quinn、Mauricio Rubinstein、Andrij Parekh、Benoît Debie、Adam Kimmel、Mikhail Krichman |
配樂 | Tonino Baliardo、Nicholas Britell、保羅·坎特隆Paul Cantelon、麥切爾·丹納Mychael Danna、Ilhan Ersahin、Jack Livesey |
剪輯 | Jacob Craycroft、馬克·海爾弗里奇Mark Helfrich、Allyson C. Johnson、Craig McKay、Cindy Mollo |
選角導演 | Kerry Barden、Paul Schnee |
藝術指導 | Teresa Mastropierro |
美術設計 | Katya DeBear |
服裝設計 | Victoria Farrell |
視覺特效 | John Bair |
布景師 | Sheila Bock |
幕後花絮
·斯嘉麗·詹森和《回歸》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兩人執導的短片最終未收入本片的院線版本中,將會在DVD版本中出現。
·拍攝這些短片的導演都被要求要遵守以下三條規則:一,24小時拍攝完成;二,一個星期製作完成;三,每個片段之間要有相關性。
·整個影片的拍攝周期只用了36天。
·“男保姆”的那一段由娜塔莉·波特曼導演,這是她的導演處女作。
·“女歌唱家和侍者”的那一段本是由安東尼·明格拉導演的,不幸的是他在影片開拍前就去世了。在明格拉的彌留之際,他親口告訴自己的摯友謝加·凱普爾來完成自己的遺作。而影片也在結尾打出了“獻給安東尼·明格拉的字樣”。
·娜塔莉·波特曼在《紐約,我愛你》中不僅導演了一個段落,而且還主演了一個段落。
·姜文執導了第一段“兩個小偷”的短片。他甚至讓海登·克里斯滕森說出了英文版的崔健的《花房姑娘》的歌詞。
·詹姆斯·凱恩和安迪·加西亞曾在《教父》中扮演過父子,這次他們又在這部影片中有了合作。
·這是著名製片人埃曼紐·本比的第二部“城市短片”。上一部“城市短片”是《巴黎,我愛你》,而下一部將是《上海,我愛你》。
·影片曾經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做過放映,但是只有兩段,而且還是黑白的。這兩段是由斯嘉麗·詹森和《回歸》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執導的短片。
·2008年3月,25歲的亞伯拉罕·卡本(Abraham Karpen)突然退出了影片的拍攝,他是一個猶太教派的忠實信徒,而他退演的原因是他的猶太導師告訴他不要繼續演出。在影片中,卡本扮演的角色是娜塔莉·波特曼的丈夫。因為這個小片段已經開始拍攝,一些劇照已經發布了出來。無奈之下,製片方只得把娜塔莉·波特曼的官方網站上的照片中卡本的臉PS成凱拉·奈特莉。
幕後製作
大導演,愛情戲
由著名製片人埃曼紐·本比精心打造的“城市短片集”系列已經走到了第二部:《紐約,我愛你》。和前作《巴黎,我愛你》一樣,在這部電影裡,埃曼紐爾·邦比請來諸多著名導演和著名演員的加盟,一時間影片的任期高漲。可能除了頒獎典禮,很難得見到這么多大腕明星扎堆出現。
埃曼紐·本比說:“就像是快速相親,每個片段都不會超過8分鐘,而且說的也都是愛情故事。這裡面有老夫妻、有熱戀中的年輕人、有素未謀面的朋友,猶太人、印度人,還有ONS的中年人。其實我把這個看成是一種考量城市愛情文化的短片,我們表現的是整個紐約的文化氛圍--那一種多元的,複雜的,有時候有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戀愛文化。選擇影片的導演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有太多的導演可以讓我們選擇,也有太多的人願意參與進來了。不過我的想法是,儘量少找美國導演,因為他們太熟悉紐約,紐約在他們的鏡頭下會少了很多新意。所以我們從世界範圍內找了很多傑出的和優秀的導演。整體來看,這部電影的歐洲味非常濃,而且還有不少宗教和禪宗的感覺。尤其是米拉·奈爾、安東尼·明格拉和岩井俊二的幾段--在這些愛情故事中顯得非常突出。”
米拉·奈爾這位在好萊塢混得順風順水的印度女導演在《紐約,我愛你》里指導了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鑽石買賣”的那一段。在那一段中,米拉·奈爾講述了一個跨越宗教信仰的愛情--印度教的男人和猶太教的女人的婚姻。米拉說:“其實我在短片裡想說明的就是紐約的文化包容性。就我所知,有很多宗教的極端分子來到紐約後也漸漸接納了有異教徒和他住在同一個社區--這就是紐約的偉大之處。我所合作的那些導演都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大腕,能和他們在一起合作,我非常開心。”
世界的就是紐約的
安東尼·明格拉在影片開拍前不久突然離世,這給劇組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不僅僅是因為劇組失去了一個導演,更是因為世界影壇因此失去了一個著名的藝術家。明格拉逝世之後,他的好友謝加·凱普爾按照他的遺願,拿過了導筒,完成了這個小故事。埃曼紐爾·邦比說:“明格拉的故事發生在一間古老、優雅的旅館中,一個老去的歌唱家、一個年輕的侍者。我並沒有搞懂他想表達什麼,我也就劇本問過他本人。可是明格拉不是那種解釋自己劇本的導演,他也沒有給我任何答案。於是我只好把這個問題留給觀眾。”接過明格拉劇本的導演是凱普爾,當他拍完了這部“形而上”的電影后,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這么寫道:“明格拉是我的摯友,我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他活在我的心中--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
作為亞洲電影的另一個代表,岩井俊二在《紐約,我愛你》中也指導了一小段——一個關於音響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素未謀面的女朋友的故事。岩井俊二說:“那個高大帥氣的音響師其實是一個宅男,他沒有什麼生活中的朋友,每天就是呆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做自己的活兒。在日本,這樣的人很多。不過他們基本都沒有生活來源,成天就是悶在家裡,什麼都不做,看看漫畫和卡通打發時間。我把這個日本的故事按在紐約,是因為我覺得,在紐約可能也存在這樣的年輕人。”
善於指導移民問題和文化衝突的導演費斯·阿金這次和舒淇合作,拍攝一部“畫家和女售貨員”的故事。費斯·阿金說:“紐約是那么大的一個城市,必定會有很多外來人口,這些外來人口中,數量最多的就是中國移民。所以,我很自然地就把目光放在了這些人的身上。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經歷是這個城市裡最令人感興趣的一部分。舒淇是一個非常棒的演員,她的美貌和鏡頭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Vivendi | Grosvenor Park Media | 2008NY5 |
Palm Pictures | Ever So Close | Grand Army Entertainment |
Sherazade Film Development | Visitor Pictures | Also Known As Pictures |
Benaroya Pictures | Plum Pictures |
上映日期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台灣 | 2009年12月24日 | 瑞士 | 2009年9月2日 |
香港 | 2009年12月31日 | 巴西 | 2009年9月25日 |
加拿大 | 2008年9月 | 墨西哥 | 2009年10月7日 |
德國 | 2009年2月5日 | 西班牙 | 2009年10月16日 |
法國 | 2009年5月18日 | 美國 | 2009年10月16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這么一幅漂亮的“紐約導覽”給了我們不少驚喜。如果不去苛刻地要求這些短片。《紐約,我愛你》還是一部非常美好的電影。
——《娛樂周刊》
並不是說《紐約,我愛你》里的那些短片有多么糟糕,而是影片當中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時間以及任何種族和信仰的人身上--那么紐約在影片中又是什麼?
——《紐約時報》
姜文導演電影作品
片名 | 拍攝時間 | 主演 | 所獲獎項 |
《陽光燦爛的日子》 | 1993年 | 夏雨;寧靜;姜文;斯琴高娃;馮小剛;王朔;耿樂;陶虹 | 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 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1996年台灣電影金馬獎上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六項大獎。 |
《鬼子來了》 | 1998年8月 | 姜文;姜鴻波;陳強;陳述;香川照之;澤田健野 | 日本每日電影大獎 第53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獎評審會大獎 2001年美國夏威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太陽照常升起》 | 2007年 | 周韻;姜文;房祖名;孔鐿珊;黃秋生;陳冲;崔健 | 2007年獲44屆金馬獎最佳剪接 |
《讓子彈飛吧》 | 2009年 | 姜文;葛優;周韻;廖凡;邵兵;張默;陳坤;胡軍 | |
紐約,我愛你 | 2009 | 希亞·拉博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