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絹宮扇又叫紈扇、團扇、羅扇,它出現於羽扇之後、摺扇以前。西漢成帝的妃嬪班婕妤寫過一首有名的《團扇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借詠團扇表露受趙飛燕嫉妒排擠恐受君王冷落的複雜心理。此紈扇之始。《西京雜記》,天子夏設羽扇,冬設繒扇。《晉書》義熙元年,禁絹扇。張泳為
御史中丞,以所著進上閱,時盛暑,上頤黃門,取常執紅綃金龍扇,賜泳江淹詩,綾扇如圓月。《壽陽記》有羅扇,古紗、綾羅、絹皆可為扇,今惟以羅以絹,近則羅亦廢,而多用絹制。從歷代散見的泳扇的詩賦散文來看,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
古代的絹宮扇大多製作精細,裝飾華美:“團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圓、腰圓、六角之形(圖五),皆倩名人書畫其上,名曰‘團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類。” 就絹宮扇的造型而言,以圓似明月的居多(圖六),但其它形狀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葉形、梧桐葉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馬蹄形、梅花形,是除圓形之外較常見的。
絹宮扇的扇面上常繡有花鳥、魚蟲、山水,也有繡人物、佛像的。我國的 刺繡,在宋代已非常精妙。
構造
框線及柄以竹製,扇面用潔白的絲娟,上畫山水樓台、草蟲花鳥等。早期多為 圓形,後乃有長圓、扁圓、梅花、葵花、海棠等樣式。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美學欣賞價值。自漢代至北宋是紈扇,扇的盛行時期。四川及蘇、杭的紈扇,製作最精、歷史也最悠久。
詩歌相關
古代詩詞中常以“冰紈”稱之。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 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晉王獻之妾桃葉《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詠扇詩》:“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唐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明謝肇制《五雜俎.物部四》:“蜀扇每歲進御,饋遺不下百餘萬,以上宮中用,每柄率值黃金一兩。”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小生帶有一宮扇一柄,就題贈香君,永為訂盟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