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主要特徵是皮現暈狀不規則褐變,發病初期,果面產生不規則淡黃褐色斑塊,表面平展或果點周圍略生起伏,此時褐變只局限在近表皮的亞表皮細胞中,後褐變危及果肉細胞,病部顏色變為褐色至暗褐色,病皮稍凹陷,嚴重的病皮可成片撕下,果肉鬆軟,略帶酒味,易遭真菌感染,出窖後病果易變質腐爛,有的發病初期即變褐色,稍凹陷,並具微小突起,病果呈乾縮狀,較堅實,果皮不易剝下,病部多稱發生在果實陰面末著色部分,嚴重時波及著色部分連成大片似燙傷,影響外觀。
病原
虎皮病的發生與品種、栽培技術及貯藏環境有關。晚熟品種採收晚如紅玉、旭、元帥、紅星等不基本不發病。青香蕉、印度,未成熟的富士、金冠發病較重;國光發病最重。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或氣候條件不同,發病率也不同。該病的發生與果皮下中鈣的含量有關。果皮中鈣含量高的發病率高,這與苦痘病恰恰相反。偏施氮肥,多雨年份或澆水過多發病重。採收過早果實成熟度低,表面蠟質和角質層未充分形成,水分蒸發快,易萎蔫,發病重。貯藏期若窖溫過高或通風不良,發病重,特別是開春後3-4月間,氣溫回升,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關鍵在於適期採收。防止貯藏後期溫度升高,並注意貯庫和果窯的通風。
(2)果箱內果實要擺布均勻,不宜過度密集,如冷庫貯藏,果實出庫時應逐漸升溫,以免溫度驟變而引起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