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普照的陽光、火一般的光線的擴散、血紅色的葡萄園、熱情和精張的色調的熾熱。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為我們畫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發狂的熱氣騰騰。他的色彩中的喧鬧性暗示了無節制的狂歡, 葡萄園被看作是異常的促進者和主要的源泉。
該幅畫呈梵谷慣用的深遠空間感。他用紅色來描繪葡萄樹, 極具表現性,與這幅高更的《葡萄園收割》相互呼應。梵谷還將畫中的阿爾農婦, 畫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裝扮。
作品背景
在1887年由於與不斷發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梵谷在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懼和展覽日本版畫,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和飽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後期印象派理論的影響。開始厭倦巴黎的生活,嚮往陽光更為明亮灼熱、色彩更加強烈瑰麗的法蘭西南部。創作《唐吉老爹》,開始繪製向日葵連作。
1888年是梵谷的阿爾時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1888年2月,梵谷在朋友推薦下來到法國南部小城 -阿爾,並很快愛上了這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 創作進入了高峰。雖受法國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繪影響。但他的作品已極具個性,這源自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他不滿足於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藉助繪畫 “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引號中的是梵谷的原話)。 所以, 梵谷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梵谷在小城廣場邊租下“黃房子”, 想建立“畫家之家”。 後來高更前來同住。不幸的是,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和陽光的灼燒使梵谷精神失常。 他與高更日夜爭吵,後發生著名的 “割耳事件”。在阿爾居民的抗議下,梵谷迫離開,並自願前往距阿爾不遠的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梵谷在阿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無法賣出以養活自己。《紅色的葡萄園》就是在這樣得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作者簡介
文森特·威廉·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蘭後印象派代表性畫家。
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和《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的行列。